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童桐/文
从表面上看,今天的莫斯科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西方大都市。走进商店,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来到街头,西方商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大有淹没整座城市之势。
外国人在俄注册企业很容易
刚到莫斯科的人常常感慨地说,莫斯科确实变了,改革给俄罗斯带来了一片生机,外国资本为俄经济发展立了功。但老莫斯科人却悲观地说,这些商品又有几件是俄罗斯工厂或是在俄罗斯开办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呢?俄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资源换日用品,代价却是其民族工业的崩溃。
外国人在俄注册公司、企业很容易,没有太多限制,这也许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不景气,急需资金救助之故吧。但俄罗斯是从原苏联脱胎而生,机关办事的效率可想而知,一纸公文在各个衙门里转来转去,没几个月工夫是下不来的。于是,适应市场需要,一种专门与衙门打交道,为商人办公司的特殊公司出现了,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
俄一家报纸曾报道说,一位俄罗斯人在几年之内注册了几百家公司。记者的一位“倒爷”朋友曾自豪地说,别看他模样不济,整天一身尘土地在大市场上运货,但他却是在俄注册的十几家公司的总经理。当然,公司除他之外,再无其他员工。
俄外资企业多集中在消费和服务领域
俄罗斯的外资企业多集中在消费和服务领域,说好听一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贸易公司。
近年来,大量西方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外国货的涌入对俄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大多数俄企业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纷纷破产或接近破产。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外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了80%以上,俄罗斯变成了西方商品的大市场。
有俄罗斯“三M”之称的地铁、套娃、冰激凌(三词在俄语中均以M开头)曾一度为世人所赞叹,如今除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地铁和最漂亮的礼物套娃还在俄手中外,味道最甜美的冰激凌已有一多半市场被西方占领。
此外,俄罗斯电器、日用品等市场也已被西方公司牢牢占领。在莫斯科的列宁大街上,从头至尾都是西方商品的广告,大到奔驰、宝马、大众汽车;中到意大利家具,日本松下、日立电视;小到美国口香糖,应有尽有,简直是西方产品的大汇展。
一家俄罗斯烟草公司试图与“万宝路”、“骆驼”、“三五”等名烟一争天下,在大街上做了一幅巨型广告,广告词为“回击”,意为回击西方烟草公司对俄市场的进攻,但多数俄罗斯百姓还是格外青睐美国香烟。
俄外企有时也遇到很多麻烦
并不是外国公司不想在俄本土直接生产,只是由于俄罗斯法律体系尚不十分健全,外商在俄投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尤其是在俄生产领域的投资,多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一位在俄罗斯办企业的日本人说过,他是位诚实、守法的商人,曾在俄罗斯投资办厂,工厂办成后,产品销往市场并深受欢迎。然而一年下来,除去各种苛捐杂税后,他不仅未获利一分,反而赔了一大笔钱。
该商人对工厂发展前景算了一笔账:若按现行法规经营,不偷税、漏税,那么,工厂生产越红火就会越亏损。没办法,他只好很识时务地弃厂而去。
对此,俄罗斯本地商人也有同感。为在夹缝中求生存,许多企业转入地下经营,成为“影子经济”。按最保守的统计,俄罗斯影子经济占俄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至少为40%。
俄已经丧失许多支柱产业控股权
当然,在俄罗斯市场上也有“大玩家”。与小商人不同的是,这些大国际财团的主要进攻目标是俄罗斯的基础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这些大公司的战略与西方想控制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国家战略相符:不追求短期利润,而是“放长线,钓大鱼”。随着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推进,俄罗斯许多支柱型产业已经易手,西方公司已经逐渐掌握了这些企业的控股权。
外国资本给俄带来的最大灾难是1998年发生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在西方银行的直接参与和策划下,俄建立了一个体系庞大的短期国家债券“金字塔”,成为俄利润最大的一个投资渠道。一时间,国内外大银行对这一市场趋之若鹜,大笔资金离开生产领域在金融市场上空转,以钱生钱。
1998年,俄政府力所不支,不得不宣布推迟偿还国家短期债券。外国资本一看形势不好,纷纷撤资,“金字塔”瞬间坍塌,在俄罗斯引起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使俄经济受到重创。这场金融危机埋葬了俄罗斯几乎全部进入前二十强的大商业银行。直到今天,俄罗斯的银行体系仍然未能建立起来。
就在俄千呼万唤吸引外资的同时,俄罗斯资本外流却始终是其一块心病。
连续多年来,俄资本每年以200多亿美元的速度流向国外,而外商对俄投资却廖廖无几。
有关专家说,自从苏联解体后,俄已有几千亿美元流到国外,如能把这笔资金投入国内生产,可把俄经济“拯救几次”。普京上台后,加大了打击资本外流的力度,使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尚未得到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