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战将持续 青啤、燕啤鹿死谁手未可知

2001年05月29日 07:55  北京晨报 

  青岛啤酒[微博]燕京啤酒,一直是中国啤酒业的龙头企业。2000年青岛啤酒大举收购、尤其是对北京五星与三环的收购,成为该年度啤酒业的热点新闻。许多业内外人士同时产生疑虑:青啤吃得下,能否消化得了?青啤赖以重塑辉煌的低成本收购,是否会变成滑铁卢?其实,2000年年报已经显示出双方极其悬殊的盈利能力与经营业绩。到2001年初,燕京更是实现了对三孔、无名的收购,转守为攻,使青啤“一统齐鲁”的战略构想严重受阻。一些人据此认为,青啤已开始为其高速收购付出代价,双方的较量应以燕京的胜利而趋于明朗化。但是,北京证券的史明坤不同意此种观点。他认为——青啤、燕啤鹿死谁手未可知

  笔者认为,根据上述事实得出“青啤败于燕啤”的结论,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首先,青啤与燕京的盈利能力存在差异由来已久,并不是2000年才开始出现。青啤的经营在1996年陷入低谷,业绩差到每股收益只有7分多钱。不但对外扩张成效不大,家门口也没有了自己的阵地,连续三年未给股东任何回报,真正到了“前有狼,后有虎,门前一群小老鼠”的境地。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青啤不但收复了以往的失地,而且逐渐勾勒出企业的全国版图,经营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从1999年以来开始有派现分红。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啤上市较早,企业内不良资产比重较高,剥离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还失去了再融资的能力,更是延长了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相比之下,燕京较早就接受了市场的洗礼,一直保持了稳健的经营风格与良好的盈利能力,其盈利指标在啤酒上市公司中是一枝独秀。

  其次,燕京收购的三孔、无名对青啤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比人们预期的要小。三孔和无名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是山东省位列第二、第三名的企业。但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却不乐观,合计啤酒产量仅37万吨,盈利仅74万元。在这两家企业的周围,有近20家啤酒厂,并且青啤已在三孔、无名周边低成本拿下6家啤酒厂,形成包围三孔、无名的态势。更关键的是,两家啤酒企业所在的济宁地区,市场上都是一块多钱一瓶的低价酒,利润率极低。燕京入主后,经过改造,两家企业的状况可能会大有改观。但由于鲁西南地区啤酒消费量小、市场潜力差,加之啤酒市场有不同于其它产品的地域特色,啤酒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高,三孔、无名啤酒重打市场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再次,青啤已经认识到快速低成本扩张会给企业带来的副作用,目前正努力加以整改。2001年初,青啤成功进行了A股增发,募集资金7.87亿元,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已基本完成全国市场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今年公司已决定适当放缓扩张步伐。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已购并企业进行多方面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加强对外地子公司的管理,公司已分别组建了五个事业部,整合区域内的生产及市场资源。同时,抽调富有技术、管理等方面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工作小组,巡回指导各地子公司的管理及技术改进,向子公司传输青啤的成功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使子公司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得到全面提升。为防止收购公司出现问题影响全局,青啤设置了一系列防火墙,包括青啤品牌不输出、子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等。此外,公司还拟通过回购H股方式进行股本结构调整,改善公司资产状况,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燕京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燕京是一个资质相当好的企业,其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与百年青啤相比,燕京还是一个小弟弟。尽管在京、津、华北市场占有程度相当高,在两湖、江西等地市场也大力开拓,但是燕京仍只能说是一个地方性品牌。在形成全国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开发中高档品种、扩大中高档品种比重等方面,燕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尽管燕京与青啤近几年发展都十分迅猛,两家产量之和也只占到全国产量的15%,与日美等国大啤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我国目前仍存在众多的啤酒企业,啤酒市场还没有发展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阶段,两家龙头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也没有达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因此,青啤与燕京之争将长期持续下去,至于二者间孰强孰弱,实在不值得过于夸张。  北京证券史明坤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