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25日电(记者陈峰 张伟)由于我国在节能灯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生产能力的大大提高,使用节能灯“节能不节钱”的状况已大为改观,节能灯取代白炽灯,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记者从日前在成都召开的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绿色照明节能案例推广会上获悉的。
节能灯的正式名称是稀土三基色紧凑型荧光灯,70年代诞生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这种光源在达到同样光输出的前提下,只需耗费普通白炽灯用电量的1/4-1/5,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用电和费用,因此被称为节能灯。原因在于白炽灯与紧凑型节能灯的发光原理不同,前者由热发光,后者为气体放电。在商业照明和家居照明中紧凑型节能灯广泛代替普通白炽灯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我国在80年代试制出了节能灯,但由于没有掌握开发合格荧光粉、玻璃管内壁涂保护膜等关键技术,所生产的节能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节能灯,寿命只有一两千小时,光效比国外产品低40%左右。再加上大量寿命很短的劣质节能灯充斥市场,宾馆、饭店、家庭使用了节能灯后“节电而不节钱”,许多大饭店也因此蒙受了损失,节能灯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高光义介绍,1996年以后,我国掌握了节能灯的核心技术,节能灯的寿命提高到了5000小时以上,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可以达到8000小时的国际标准,光效也提高到了白炽灯的5至6倍。目前,全国年产量达3亿只,国内销售量不到1亿只,其余的大量出口。目前,每只优质节能灯的售价只有20至30元,寿命在5000小时的一般节能灯只有20至15元,完全具备推广的基础。
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更加市场化的办法推广高效、优质照明节能产品。1998年成立的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是世界银行[微博]与我国合作开展中国节能环保项目的执行单位。目前,正在致力于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该机构改“样板工程”模式为“案例推介”模式,让企业掌握了改造的主动权与决策权,这种引导型的市场化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都银河王朝大酒店节能灯改造工程成为本次会议的重点推介案例。该改造工程,总投资26.92万元,年节电103.4万度,节约电费84.78万元(电价按每度0.82元),3.8个月就收回了投资。(完)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