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能源面临紧缺 > 正文
 

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 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0:33 经济参考报

  

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

如今上海已全面为旧城区楼房实施“平改坡”工程,以减少建筑能耗(本报记者 刘颖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和建筑耗能被称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龙”,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由于建筑节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已刻不容缓。

  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

  “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超过400亿平方米属于高耗能建筑,新建房屋有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会长、首席专家涂逢祥对记者说。

  当前我国建筑耗能黑洞正日益扩大,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现在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建筑耗能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

  据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居住的舒适性要求日益迫切,室温的提高,加上机械通风换气次数的增加,建筑能耗势必增长。除此之外,住户使用空调的房间越来越多,生活热水日益普遍,家用电器与日俱增,这些都是建筑能耗增加的重要因素。据分析,当中国发展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建筑用能将占总能耗的30%到35%,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鼎盛时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预计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数量的2倍。如果不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到时建筑能耗将会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量。

  我节能状况与国外差距巨大

  那么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节能建筑?涂逢祥会长介绍,在我国只要符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就可以称之为节能建筑。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促使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节约能源,建筑节能被提上议事日程。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工业气体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能够引起生态灾难,所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也更加重视,并不断地修订建筑标准,如丹麦至今修订过6次,英、法、德等国也修订了4次。在生活舒适性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新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已减少到原来的1/3到1/5。

  据介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现在,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涂逢祥会长举例子说,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的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的这一数字却是22.45。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他们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法律监管空白是差距主因

  对于与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产生差距的原因,涂逢祥会长进行了分析,他介绍,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都非常重视,把降低建筑物能耗作为节能的基本有效措施,并制定了建筑节能法。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筑节能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用于新建筑的强制性节能标准,美国有40个州制订了本州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其中有6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州(如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的建筑节能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国外的经验证明,强制执行节能标准是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起步较晚,没有一个和《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相配套的《建筑节能法》或《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仅仅是以部门条例出现,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执法机制,从执行上看比较弱,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节能工作的需要。说到政策上的根本障碍,涂逢祥会长认为是我国的权威法律对建筑节能缺少具体、明确的规定,也没有一个奖惩制度。

  正是基于此,从事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不愿意开发建筑节能项目,因为建筑要节能势必增加开发成本。这对于一些把利润放在首位的开发商来说,他们不愿意过多顾及建筑的节能问题,只要达到现行的节能标准过关了事。而且,设计师也不愿意从事节能设计,因为一个建筑项目的节能设计与非节能建筑的设计,所付给的费用相差无几,可是节能建筑的设计比一般的设计耗时多。这导致了一些懂得节能设计或者想在节能设计上有所作为的设计院和设计师不惜在节能设计上费功夫。同时,我国现行的建筑验收标准并没有把建筑节能纳入进去,做不做节能住宅对于开发商来说,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所以造成开发商为了营造卖点,宁可在园林、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投入高成本,也不愿把这部分投资放到建筑节能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也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当前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致使用户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只要房间太热就开窗散热,造成极大的热能浪费,而可以节能的门、窗、墙体等材料和新技术也不愿选用。但在欧美等国,早已从法律角度规范节能标准。根据芬兰的经验,不改现行房屋结构,只改变热能计量方式,即改成分户计量,就可节能30%以上。如果推行节能技术,那么节能的效果就会更加可观。

  节能性建筑益处多

  涂逢祥会长介绍,节能建筑与高耗能建筑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住节能房更舒适、健康。一是由于节能建筑加强了外墙和屋面等外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改进了门窗的热工性能和密闭性,使得能耗降低,室温得以保证,舒适度大大提高。二是由于外墙和门窗的结合更加严密,门窗设置了两层乃至三层玻璃,使隔音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由于门窗本身采取了密闭措施,使室外的尘土难以进入室内,便于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其次,居住节能房维持费用低。节能房由于保温隔热性能好,“冬暖夏凉”,大大降低供热和制冷的能耗。新建的节能建筑都按分室、分时间段进行温度调节,既保证了舒适度,又避免了浪费。分户计量收费也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费用。

  业内人士也分析指出,如果全国城市将既有建筑按照10年规划时间改造完毕,与此同时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其提高效能和减少污染的综合效益则蔚为可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每年可节约标煤730万吨,新建建筑每年可节约标煤1150万吨,两项合计为288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126万吨、悬浮颗粒10万吨、二氧化硫73万吨。而公共建筑节能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测算,每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30公斤标准煤,每年公共建筑就可节能900万吨标准煤。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潜力非常之大,它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状况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快建筑节能大提速

  在谈到如何促进建筑节能快速发展时,涂逢祥会长说,在能源利用方面,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新能源技术的攻关,如加快地热、水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应该作为重点,解决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光电一体化的问题。目前,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从技术上讲已不是主要问题,主要还是政策上和观念上的问题。在墙体方面,应加强新墙材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多使用节能性材料,做好墙体的保温隔热,而保温技术以外保温技术为主,这项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但我们还要不断地研发和应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对于建筑节能材料的选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总建筑师指出,在建筑材料方面可以多选择一些节能性较好的复合材料加以应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他表示,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对墙体、屋面、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对于只在某一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建筑能否称之为节能性建筑,他认为值得商榷。

  涂逢祥会长强调,建筑节能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由此造成的能源紧张状况必将大为缓解。如果再加大工作力度,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但如果继续放任自流,错过当前的大好机遇,不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障碍,对能源安全和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他说,实践证明,建筑节能不可能自发地开展,必须首先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节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他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把建筑节能列入议事日程,对《节约能源法》进行补充修改,增加推进建筑节能的关键性内容,明确规定出激励政策;由国务院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规定管理建筑节能是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建立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这样,一系列相关法规规章、奖惩办法与标准就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建筑节能工作将由此走上法制化轨道。

  有关专家也表示,要促进建筑节能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主要包括:作为强制性标准,要求高档商业建筑必须安装分项的能量消耗计量仪表,由有关部门设计,公布能源消耗数据;对集中供热方式采暖的新建建筑,实现分户计量,分户可调;对于集中供热方式采暖的现存建筑,对锅炉房、各采暖建筑的产热、供热量进行单独计量,并由有关部门统计和公布能源消耗数据;研究制定建筑能耗评估方法,建立独立的建筑能耗评估业,在政府监管下对新建待建项目进行能耗评估,并强行规定商品房必须给出能耗评估师确认的能耗指标;严格审查新建工业厂房建筑的能耗指标,并制定相应标准,限制高能耗的建筑环境控制方式,鼓励推广先进的节能方式。

  专家同时强调,在节能时也要注意成本核算,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拥有先进技术,但我国在向他们看齐时,还应考虑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像太阳能光电等产品,确实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代价很高。由于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进行此方面的投入,而在我国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能源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