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河北民企融资困境的调查
要走出民企融资困境,银行要根除所有制偏见,政府要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功能,民营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1990年代后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民营企业不
能与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的突出表现。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河北省工商联、河北经贸大学组成课题组,赴全省11个市和浙江省温州市进行调研,重点走访了27家民营企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剖析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金融压制”现象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河北省民营企业(私营、个体)共199.3万户,从业人员969万人;全年实现增加值2990亿元,同比增加15%,占全省GDP的44.1%;纳税340亿元,同比增长14%;外贸出口完成26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03年河北省民营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规模、销售收入、参与国企改制、激活存量资产、安置下岗职工、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同比增长30%;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50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220多家;长城汽车、新奥集团、华龙集团、建龙实业等一批强势企业脱颖而出。与1982年末全省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时只有25.6万户、从业人员35.4万人、自有资金6.4亿元的情况相比,清楚地表明河北省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数量快速增长,实力大大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贡献日益增强。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河北省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形成了金融理论中所谓的“金融压制”现象。
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调研中,大、中、小型企业均反映资金短缺,都在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然而融资渠道狭窄而且不顺畅,遇到了重重困难,中小企业问题更加突出,有的被迫停产,有的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实证一:某市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市肉牛养殖基地,属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河北重点扶持的100家民营企业之一,由于流动资金短缺,周转困难,致使企业从2003年4月至8月停产,2003年9月只开工1个月,因流动资金无法解决,再次停产,至2004年3月仍不能开工。实证二:某市某水泥厂用的原料是电厂废料粉煤灰,属环保项目,目前市场状况非常好,急需流动资金,不得已只好设法吸收民间资金。上述情况在11个市均不同程度存在。
融资难后果严重。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金融化,资金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生产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没有新鲜的“血液”供给,民营企业就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使那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减缓发展速度,而那些新生的企业会因缺少资金难以支撑,被淘汰出局。其结果将使河北省的自然资源、金融资源受到巨大损失,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及经济增长的目标大受制约。(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