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定位至关紧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19:27 《环球财经》杂志 | ||||||||||
——专访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 ■本刊记者 葛方新 席秀梅/文 《环球财经》:谋求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提出多年,但较之预期,目前的收效还不明显,您认为“破题”的关键在哪里?请您介绍一下云南省成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前列省份的
丹增:云南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现在走在全国的前列。 1997年底,当时的云南省委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要把云南建设成一个文化大省。当时制定云南要实现三大目标:旅游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通往东南亚的大通道。但遗憾的是,文化大省的目标并没有真抓实干,一直到去年6月,省委才决定让我来主抓文化产业。我给省委建议:发展文化产业第一要把文化的两个属性分开;第二要强调文化产业。 现在云南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在2003年7月底召开了一个有500多名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这拉开了云南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环球财经》:为什么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贵省准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丹增:现阶段文化产业还是个暴利产业。文化资源是人的智力的组合,其自然成本几乎为零,所以投入产出很可观,其他任何产业都不可能与之媲美。比较其他资源,文化资源取之不尽,而且挖得越深越精彩。 比如《云南映象》,总投资700多万,现在已经演了100多场,赚了1600多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人还是那些人,演员还是那些演员,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会有这么长足的发展?我认为关键的是加强了领导,狠抓落实,并且抓住了不放。我现在90%的精力都在抓文化产业。 今年其他省份到云南的投资额不止60亿元;2003年其他省份到云南拍的电影电视共50部,占全国数量的1/3。2003年11月份的时候,我说要让云南成为全国最美最优最好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天然的摄影棚、东方的好莱坞,当时还有点心虚,但现在事实证明:有一个宽松的政策,文化产业就有很大的发展。 我去过大约40个国家,发现云南的文化资源最得天独厚,云南是世界文化的富矿。而且云南只有靠文化才能发财,向文化要钱,文化也要市场,所以我们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的支柱产业、新型产业、永恒产业。 根据规划,今年云南的文化产值占到GDP的6%,明年达到10%,云南今年的GDP总量是200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文化产值大约140多亿元。一个产业能够占到GDP的10%的话,就已经是支柱产业了。 总之,概括起来就是:从发展的角度谋改革,从市场的角度谋发展,从竞争的角度谋市场,从需求的角度谋竞争,从定位的角度谋需求。 《环球财经》: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是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怎样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丹增:文化产业就是拿文化来赚钱,而且一些国家比如韩国和美国,还赋予了文化产业另外的职能,就是不仅仅通过文化产业来赚钱,还要通过文化产业输出他们的价值观。 很多人认为美国没文化,可是美国的文化产品全世界都通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可是至今我们的文化没有走出去,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世界有四大资本,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三是自然资本,四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个新概念。过去我们只讲产品的商业价值,从不讲文化价值,现在几乎没有不含文化含量的产品。比如云南白药,原来科技含量很高,文化内涵却很低,现在印上了一些地方特色的图案,从而使身价倍增。所谓的文化力就体现了这种价值。 当然,开发文化产业,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注意人性对文化的原始性的回归。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云南,就是要看原汁原味的文化,在这点上,云南是文化的活标本。保持民族的传统的特性,是文化产业生命力的根本。 《环球财经》:目前,国际资本对云南省的兴趣度是怎样的? 丹增:国际资本来的很多,但还没有实质性的资本投入,但云南有前景,比如从电影拍摄地的角度看,云南堪称世界天然的摄影棚,有无数的雪山草地、江河湖泊。 《环球财经》:云南省在文化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认为政府在其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丹增:一是制定政策,创造环境。二是对事业性的文化要尽快改制,放给市场运作。三是对有贡献的人员,妥善安置。四是改革自愿,不愿意改革的就等。我相信他是坐不住的。 《环球财经》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