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上涨引爆节水器具“钱景”看好(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4:01 新华网 | ||||||||||
从8月1日起,北京市全面上调了水价,其中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为3.70元,工业、商业用水为5.60元,宾馆、饭店、餐饮业用水为6.10元,洗浴业用水为61.50元,洗车业、生产纯净水用水为41.50元;就在水价全面上调之后,中水却继续维持了原有的每立方米1元的水价,这引起了普通市民和洗浴、洗车等用水大户的广泛热议。可以说,水价的上涨在给一些高耗水行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的同时,也给中水市场和节水器具带来了广阔的商机。
用水大户酷暑遇“寒流” 对于水价上调,家住什刹海附近的张女士表示可以接受,她对记者说:“水价上调前,北京市举行了水价听证会,有关方面也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证,对于水价调整早已家喻户晓,因此也就有了心理准备,虽然上涨的幅度较大,但实际的压力并不大,我们家每个月的用水量是5立方米左右,水价上调后每月只需增加4元支出,这对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洗浴、洗车等用水大户行业,水价的大幅上涨让他们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洗浴中心和洗车行业如何经营下去,已成为摆在面前的巨大难题。 “唉!水价飞涨,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样长期下去,我们只能以提高票价来应对,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呀……”北京假日港湾洗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国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 据舒国权介绍,该洗浴中心是一个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中型洗浴场所。顾客定位在中等收入人群,每天前来洗浴的顾客总量为50至60人,每天的用水量为20立方米左右。由于水价上涨,经营成本也随之飞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北京市洗浴业用水价格是61.50元/立方米,我们洗浴中心的票价为:男宾48元/位、女宾38元/位,而一立方米水只能供3位男士洗浴,对于女士仅能供2位。假设共有3位男士和2位女士来此消费,恰好用水量为2立方米。那么我们的营业收入就为220元,而用水总成本就高达123元,再扣除电费,基本服务费,员工工资,营业税等其他费用,最终能留在自己手里的钱就微乎其微了。” 记者采访了几家洗浴中心的负责人,他们大都表示感受到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在巨大压力下,有的洗浴中心在不能涨价的情况下,采取了“放弃女顾客”的策略,还有部分洗浴中心准备改建为健身俱乐部,而一些自打水井的洗浴中心感受到的压力则相对较小。 与洗浴业同样在酷暑中遭遇“寒流”的还有洗车行业,水价调整后,洗车业每立方米水价由原来的21.20元调整为41.50元,水价上涨了将近一倍,洗车的成本也必然由此大大增加。在记者采访的几家洗车行中,当问及洗车的价格是否会因水价上涨而重新调整时,只有一家洗车行明确表示要涨价,但涨价的幅度还要等研究后才能决定;有的洗车行表示,由于他们采用的是循环水,所以不太可能涨价;还有的洗车行表示,因为中水的价格便宜,他们正打算购买中水。 中水渐成市场“宠儿” 据了解,污水经过处理净化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这样的水就叫“再生水”或“中水”。它是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的水,不可饮用,但可利用。而这种利用也是有限度的,比如,可以用来洗车、浇草坪、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河湖补水、作热电厂里的冷却水等等。 正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那样,8月1日北京市执行新水价以来,水价的杠杆作用在高耗水的洗车行业中“立竿见影”,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近百家洗车行向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中水公司咨询购买中水事宜,中水的日销量也从20多立方米飙升到100多立方米。目前,该公司除已与8家洗车行签订了合同外,更与20多家公司达成购买意向。 洗车行的张老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水价调整后,洗车业每立方米水的价格由21元调整到41.5元,洗车行的成本翻了一番。而使用中水每立方米为1元钱,平均洗一部车耗水50升,每天洗车按100辆估算,一年就可节约清洁水源2000多立方米,而且洗车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由此,中水成了洗车行的“救命水”。 据京城中水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已形成49.5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规模,其中包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规模47万立方米/日;方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改造工程,近期规模是5000立方米/日,远期规模4万立方米/日;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一期规模2万立方米/日,二期规模达到6万立方米/日,其中酒仙桥二期将于今年8月底全面投入试运行。北京市现在已建成中水管线111.78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将再建成100公里的管线。 对于中水的利用情况,京城中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每天使用的中水数量有20多万立方米,用户涉及市政、环卫、绿化、洗车等领域,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当属洗车业。2001年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通告》规定:“建筑面积5万平米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经过收集处理,使水质达标,重复回用于绿化灌溉、洗车以及满足其他生活杂用。现在已经有50多个小区签订中水管线建设协议,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中水市场的发展。对于有关部门因为担心中水水质而未使用中水的情况,京城中水公司的负责人指出,中水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完全可以安全使用。 谈到今后的发展,京城中水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指出,按照《北京市再生水回用系统总体规划》和奥运行动规划要求,酒仙桥再生水厂二期将在2004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内小河7万立方米/日及其配套管线建成并投入运行,2006年内清河30万立方米/日、吴家村4万立方米/日、卢沟桥再生水厂4万立方米/日及其配套管线建成并投入运行;在2008年前,北京市再生水回用能力将达到108万立方米,配套完成再生水管线400多公里,实现污水再生利用50%的奥运行动规划目标,保证再生水的真正利用。与此同时,还应扩展中水的使用用途,进一步加大利用中水的宣传力度,以求得公众的进一步认可和政府的支持,开拓再生水的经营市场。 由于价格便宜,中水如今已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最近更是有一些游泳、洗浴、洗衣店等高耗水行业闻讯赶来想分得中水市场这杯羹。对此,京城中水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指出,中水暂时还不能作为游泳、洗衣等行业的直接用水,只有经过深加工、再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使用;否则,难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对此,中水公司有严格的把关制度,对于不符合使用中水标准的单位,一律拒售。 节水器具“钱景”看好 随着水价的上涨,节水洁具产品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商家也不失时机地开始掘金。其实早在今年4月1日,围绕洁具产品的节水标准就已出台,标准规定,凡9升以上(含9升)的坐便器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一时间,节水洁具市场硝烟四起,不少厂家为突出节水概念,相继推出6升甚至是3升、4升的节水型坐便器。而此次水价的全面上涨更是使得节水洁具的商战愈演愈烈。 据了解,在居民家庭生活中,卫生间用水量通常占到家庭用水的60%至70%,而水箱过大是造成坐便器大量用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卫生间使用节水洁具节水效果明显。这也给节水马桶、节水浴缸、节水龙头等节水洁具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记者日前在某建材市场看到,几乎所有的洁具销售处都在力推节水型产品。目前,节水洁具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其价格的跨度也很大。 像知名度很高的日本TOTO洁具,由于致力于节水洁具的研制生产已久,其6升节水坐便器的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具有“双档”排水功能的坐便器更是其市场主推产品。此外,乐家、和成、惠达、卡思卡特等知名卫生洁具生产企业也先后推出节水型卫生洁具,成为其市场营销的主打产品。 洁具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排水量为9升的普通马桶基本已经停产滞销,6升以下的节水型产品较受欢迎,而现在最受欢迎的还要算3-6升双键马桶,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水量大小,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那么,销售人员提到的双键马桶又可以节约多少水呢?一位推销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户三口之家为例,若平均每人每天冲水4次,以9升马桶为例,每月用水约为3240升;如果用3/6升双键马桶(1次用6升键,3次用3升键),则每月为1350升,不仅能节省1890升自来水,还能减少1890升污水的排放。 还有人算了一笔账,按北京市1400万人口每天人均用厕7次计算,双键马桶一年可节约水费5.5亿元。在目前用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它将会给我国节水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关专家统计,国内现在每年生产各种节水器具5000多万个,年出口2000万个,国内每年市场容量为3000万个。如果国家明令淘汰旧产品,这个数字更将成倍增加。由此可见,节水器具的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对于水价全面上涨给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相关行业所带来的商机,记者采访了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立军副教授。 唐立军认为,本次水价调整势在必行,并且带来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大,更重要。首先,可以改善各行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降低水资源消耗。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激增,供求关系日益紧张。水价上涨将促使部分行业改变资源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状况,采用先进的节水设备、设施,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 其次,水价调整将会调节水资源的供求结构,缓解供求矛盾。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城市用水供求矛盾相当严重,甚至影响到百姓日常生活,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通过水价调整,部分行业的经营状况和利益将发生变化,加大耗水量大的产业和部门经营成本,淘汰落后产业,缓解供水紧张局面。 再次,水价的调整将改变工商业和服务业的经营理念,使它们向能源集约型方向发展。能源集约型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借助水价上涨,经营成本提高这一契机,相关企业将更新设备,改善条件,迅速向集约方向发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此外,部分行业与企业将在这一调整中寻求到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节水、再生水设备的广泛采用,生产节水、净化处理水设备的企业无疑将是这场“水战”中最大的赢家。这也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丁博 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