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主导重化工布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0:43 《中国科技财富》 | |||||||||
我们提出重化工时代的产业布局问题,并不是要扮演“万能”的规划者——这些年来,我们从不缺乏这样那样的产业规划,无论这些规划的提出者是政府部门,还是学者精英,但这些规划总赶不上变化。也不是试图寻找中国最优的产业布局,毕竟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 市场将主导重化工布局
6月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企业1000大”排名,这是该局根据2003年度的统计数据,依照年度销售额,排出中国1000家最大的法人工业企业。大庆油田以855亿销售额位居榜首。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疏理上榜企业时,指出这1000企业行业分布体现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共有488家重化工企业上榜,接近“半壁江山”。其中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和电力四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名次大多位居前50名之列,而区域分布上则明显向东部沿海地区积聚。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均有大量企业入围。 重化工与东部沿海地区就这样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在学者眼中早已一清二楚了。魏后凯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他认为,自“八五”以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以及化学原料等行业,其工业产值甚至生产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向沿海地区转移。而这些重工业的大转移,实质上是中国已经摆脱原有的发展模式,即主要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开始依赖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进一步直接靠近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除煤炭、水电等能源工业布局会继续向西转移,钢铁、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生产能力向沿海地区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钢铁业择水而居的特点似乎更为突出。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杨芹溪,长期以来为广东钢铁业发展鼓与呼。他把现代钢铁工业布局特征归结为“临海、近城、靠近市场”。此次钢铁类企业排名第一的宝钢,为整个中国钢铁业树立了临海型钢铁发展的典范,这似乎足以令钢铁第一大省河北警醒——单独依赖铁矿石资源丰富难以保住钢铁第一大省的宝座。辽宁就是一面镜子。当资源枯竭的那一天一步步逼近之时,辽宁这个昔日的钢铁状元,正苦苦探索振新之路。 至于中国石化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垄断性公司这些年一直忙于自己的布局调整,而沿海石化基地一直是竞争的要地。占据北方资源优势的中石油提出兴建六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以加大炼油规模,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中石化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南增北控”,目标直指消费力旺盛的东南沿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排名中,去年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汽车行业,有六大汽车企业上榜,它们分居中国四大汽车制造基地:长春、上海、武汉和广州。这四大基地,上海尤为国内外汽车巨头看好,颇有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之态势。 在上榜的101家能源电力行业中,东部省份也地位显赫。排名靠前的有江苏电力、浙江电力、山东电力,这些地区都是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了电力需求的激增。从电力增长的区域格局看,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长最快,仅2003年1-11月份分别增长18.07%和17.63%。 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排名,产业群的增长态势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发布《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2004年春季报告),称我国产业增长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重化工业产业群将加速增长,而且东部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 是什么促成了重化工业向东部沿海转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周勤,长期关注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他把重化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归因于市场因素——东部地区消费升级的率先启动、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国际制造业大转移、临海大工业所带来大海运、大物流等等,这些因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重化工业产业布局中担当过重要角色的政府,已经逐步淡出,市场将登堂入室,引导经济资源在区域空间的合理配置。围绕着沿海大港口、大城市打造新型重化工工业带,这不取决于政府规划,而听命于看不见的市场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