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可能抢占先机 中资银行热盼汽车贷款独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8日 07: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一切尽在预料中: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春天提前降临。本土、进口新款汽车争相登台,引得消费者应接不暇。在此背后,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竞争也如火如荼。随着《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的出台,有望形成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与中资银行机构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擂台对峙的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把现有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分离,成立独立部门并实行公司化运作,是应战外资汽车金融巨头的一的“法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思路在中资银行内部呼声相当高。 直接拿车的威胁 35岁的陈鸣忠是分离汽贷业务的支持者之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消费信贷中心主任。虽然陈鸣忠领衔的工行车贷业务目前在上海稳居同业第一,但他仍然显得忧心忡忡:“火药味越来越重。” 散布火药味者之一的是现分管日本丰田汽车“中国部”的公司常务董事丰田章男。“中国部”是丰田为出击中国市场专门设置的部门,此前只听说过按洲分的北美部、亚洲部等。据悉,丰田“中国部”里集中了最优秀的汽车人才,因为“中国是最能作出业绩和最有培养前途的市场”。 陈鸣忠经常羡慕地对丰田章男说,“你可以直接拿到车,而我们哪怕是‘直客式’,还得经过几个环节,成本就跟着上去了。” 这种忧虑在中资银行内部普遍存在。对商业银行而言,最残酷的竞争还没有到来。一旦政策允许,外资很可能会建立独资的汽车金融机构。外资汽车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时凭借与母公司的天然联系,往往采取车价零利润,只专心做贷款项目,或者干脆发放零利率贷款,做相关中间业务。 中资银行的尝试 按照现有规定,银行尚不允许涉足金融机构的投资。倘使要绕开政策壁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海外机构,绕道筹建汽车金融公司就是办法之一。 还有一种办法,干脆拉拢有专业背景和技术经验的外资机构。据消息人士透露,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中国民生银行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外资汽车合作谈判历程。谈判名单上先后出现GE、AIG、香港恒生银行。最有“前途”的一次,甚至和合作方谈到具体股权分配问题,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 目前,中国民生银行汽车信贷业务暂时还挂在零售银行的按揭中心之下,但不排除有条件成熟时独立门户的可能。这也是中资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筹划中走得最远的一家。 业内人士分析,将汽车贷款业务,用类似信用卡中心的公司化运作、独立核算的方法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 汽贷独立是必然 根据业内比较统一的说法,最晚不超过年底,第一家外资汽车金融机构将在今年诞生。据统计,目前的中国汽车销售中,最多只有10%至15%涉及汽车贷款,相比那些信贷消费达到60%以上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市场潜力还相当大。 面对中外资都虎视眈眈的市场,中资银行庞大的网点和营运资本,在加上合理的公司化运作,应该与外资有得一拼。 交通银行私人金融部总经理帅师说,个人业务具有专业化倾向,公司化经营在成本核算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如遇风险,可以考虑整体打包出售。但这一改制必须与客户、人员、业务和技术四大要素配套,在支撑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会步入“休克式”改革的“歧途”。 帅师认为,把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独立门户是必然,中间会有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这个时间会在三年左右,应该正好在中国入世开放全面承诺之前。” 《国际金融报》 (2003年03月18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