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0亿保险资金如坐针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6日 09:50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万云 石璐 在2月19日开幕的“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研讨会上,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经理王国良言辞颇显激动:“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是要积极稳妥,但是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我觉得这个政策的调整必须要加快了,否则太稳妥了,会危及中国保险公司的生存。”王国良虽语出惊人,却也道出了目前各保险公司的难处:即在低利率水平下,保险资金难以找到 保险资金运用在2003年全保会上再次被明确为今年保险业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重头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中国证券报社共同举办的这次保险发展论坛2003年会首次集中了来自中国保险业界的政产学研四方中坚力量,探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及管理模式问题。 资金困兽 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在本次论坛上透露的统计数字,2002年中国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5799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56.6%,而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却在逐年下降,2001年底为4.3%,2002年则仅有3.14%。“保险资金的运用主要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这两项就占去了70%多,其中银行存款中的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又占了70%多,”吴小平说,“同时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协议存款利率较低,目前只有3.4%,而保险资金的另一条投资渠道———证券投资基金,也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保险公司投资过于集中,及证券市场的总体低迷,导致收益率不高,去年只有-21.3%。”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刘经纶认为,过分严格的保险投资渠道限制,已经进一步限制了保险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目前保险公司大部分资产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大额银行协议存款,只有10%的资产可投资于中央企业债,15%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如果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资产收益率显然很难满足竞争和偿付能力的需要,而通过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股权类投资,又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负担。表面上看,基金所收取的1.5%的投资管理费和其他一些申赎费用、托管费似乎微不足道,但这些投资成本已经占到长期收益率的10%~20%。”刘经纶说,“以去年为例,如果以整个行业平均持有基金300亿元计算,保险业向基金公司交纳的管理费一年就高达5亿元,如此高的费用换来的却是基金投资的整体亏损。”刘经纶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的盈利和偿付能力已经受到极大挑战,迫切需要拓宽渠道限制。 保险公司的综合盈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投资收益率水平,而承保业务几乎不能带来收益,仅仅起到吸纳资金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高速增长,2002年保费收入增长44.7%,自从我国恢复保险业务10多年来,保费增速越来越快,近几年一直在年均30%的增长水平上,在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未必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反而越来越引起的不安,使保险公司如坐针毡。 出笼对策 在银行搞资金出身的王国良有很多的想法和资源不能实施,他郁闷地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要搞很多市政建设,急需资金,比如建过江隧道要60几亿,何必到国内外招标,太保可以一把拿出来。但政策限制,这个想法目前还做不到。”王国良还争取到可投资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25%的股权,但他的报告没批,一个在他算来稳赚不赔的投资计划泡汤。 为此,王国良提出资金出笼对策:“应该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一些市政建设公共的项目,期限比较长,正好跟保险基金尤其是寿险基金长期的特点相对应,有稳定的收益,另外风险相对是小的。”王国良还说,“我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第一个建议是应该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它首先可以避免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节省经营成本,其次可以避免投资封闭式基金造成的折价损失,还可以避免投资于开放式资金的申赎费用。” 王国良的另外几个建议是: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更宽范围的公司债券;允许保险公司参与质押贷款以及金融租赁业务,包括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允许保险公司作为新股配售的债务投资者,可以享受市场的高收益;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国有股和法人股,获得稳定的红利,以及投资的净资产的增值,享受以后的流通溢价;允许外币境内外投资以及人民币的境内外投资。 来自国发研究中心的朱俊生博士和证券分析人员尹中立认为,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都较大,难以成为保险资金的理想投资场所。我们认为保险资金运用要从债市的发展中寻找新思路。 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系主任张洪涛认为,保险公司投资领域也将由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基金等渠道 向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基建项目投资领域扩展,而根据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经验,保险公司将依靠投资组合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弥补承保亏损,取得经营利润,其投资业务成为与保险业务并重的两大主导业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