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坚:国开行年内调整金融债定价基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7日 10:58 财经时报 | ||
选择国债7天期回购市场利率作为参照基准原因有二:其一,7天期国债回购利率相对稳定,准确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其二,其波动的方向和央行的利率调控方向基本一致,与一年期利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本报记者 魏璇 “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将争取在2003年内实现以国债市场7天回购利率为基准定价发行金融债。” 2003年岁初,在记者第一次与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助理高坚的短暂的电话接触中,他的思路就提前进入了2003年的创新。国开行正在竭力将“金融债创新”从构想转换为现实。 尽管能否在年内实现金融债定价基准的调整最终还要取决于央行的态度,但当记者近日与他面谈起这个问题时,高坚肯定“国开行金融债的创新不会停”,“2003年我们还将有很多新的尝试。” 调整定价依据 《财经时报》:以往国开行发行的金融债一直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定价的基准。为什么要进行以国债7天回购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调整? 高坚:经过2002年的市场扩容,目前金融债发行与交易的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容纳了几乎全部商业银行和大中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往我们把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定价基础,是因为这个利率由央行确定,具有法律基准性质,不容易引起争议。而且一旦央行调整利率,总会同时调整短期和长期利率,这样有助于购买债券的银行锁定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但是,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基准的债券,其价格水平不能灵敏地反映短期的市场变化,也就不能满足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运营的需求。 我们现在希望选择国债7天期回购市场利率作为参照基准,原因有两个:其一,7天期国债回购利率相对稳定,同时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其二,尽管7天期国债回购利率在短期存在一定波动,但是它波动的方向和央行的利率调控方向基本一致,而长期看,它能与一年期利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新品有何作为 《财经时报》: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的成熟经验与做法,将越来越多地在中国的股市、债市应用。那么,金融债在品种创新方面有哪些作为? 高坚:在1999年以前,银行间市场中没有长期债券。当时(1998年)由于市场预期利率见底,购买固定利率债券的积极性开始下降,这使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发行成本提高。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需求,1999年3月国开行首次推出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此后,浮动利率债券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 浮动利率债券的推出,也使银行间市场第一次出现了长期债券。目前,整个市场中浮动利率债券总额约5400亿元。 《财经时报》: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长期资金,怎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债券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开行发债券如何满足这种要求? 高坚:国开行从事的基础设施融资和西部开发融资都需要长期资金,但长期债券的发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市场具有一定流动性;二是机构投资人的参与;三是发行人具有较高的信用。目前债券市场前两个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因为银行资金具有短期性质,引进长期投资工具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设计了投资人选择权债券,也就是可以提前兑付的券种,推出的时间是2001年12月。 作为中国首次推出的一个创新券种,它是一种含期权的债券,即在规定的时点给投资人长期持有提供一个释放风险的机会,增加长期债券持有者的信心;期权是有价值的,这只债券的发行成本理论上低于同期固定利率债券。推出这一债券品种为债券市场引入了期权概念。 当务之急 《财经时报》:为什么你在不同场合一再呼吁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高坚:债券市场不仅是证券市场投资的参照物,也是实业投资的参照基准。当证券市场和实业投资的投资收益率与国债的边际收益率相同时,投资人就会停止实业投资,转而投向国债,这就提醒人们不应该再盲目继续投资了。 债券市场的意义还在于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预算的硬约束。与银行借款不同的是,通过债券融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关系清晰,借债须按期归还。债券市场可以使实物资产和银行资产都流动起来。当发生企业兼并合并、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银行资产盘活等行为时,都需要参照适时的价格,而债券市场能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相比,股票融资税后分红把增长的益处留给股东;而债券融资付息是在税前,企业只支付固定利息,享受增长收益。 从债券市场对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看,债券市场有利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改变货币市场的传导机制。同时,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重大。因此,发展债券市场是当务之急。 暴露长期持债风险 《财经时报》:现在人们对债市的发展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但是,2002年的债券市场却屡屡出现国债销售不畅的局面。债券市场要高速稳定发展,是不是也应该在思路上有所创新? 高坚:在美国,大量的国债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好处是可以为客户保密,市场在承受巨量交易的同时不会影响交易价格。所以,中国也应着力发展场外债券市场。 现在,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这会导致债券市场畸形——价格不统一,市场蕴藏风险。风险不仅体现在发行人方面,最终会落到包括银行在内的投资人身上。因为银行大量持有债券特别是长期债券,流动性差,不利于债市的发展。目前国债的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下降空间不大。另外,10年期和1年期的国债利率差距很小,这都是畸形的表现。 从收益率曲线来看,它的偏平走势表明:受央行准备金利率限制,短期利率已经不能下行;这就是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见底。如果短期利率见底,那持有长期债券的风险就会增加。当利率上升时,卖出长期债券会发生损失。目前,长期债券大部分是银行持有。 企业债规模太小 《财经时报》:央行的资料说,现在居民储蓄几乎每年以上万亿元的速度增长,人们也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可以肯定,未来人们对债券的需求远远大于现在。现在市场规模和手段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坚:大力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意义非常重大。但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过小,全部债券的市场存量只有28000亿元人民币,这与48000亿元的股票市值、16万亿元的银行资产相比很不协调。 不仅如此,债券市场品种结构也不合理。国债余额近170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10000亿元人民币,而企业债只有400亿元人民币。目前,没有地方债券和市政债券,也没有资产抵押债券。同时,市场中只有现货,而没有衍生产品。这都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交易所债券市场属于资本市场,是股票和长期债券融资场所;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交易的场所。而用货币市场从事资本市场运作,其市场功能会受到影响。 无法回避改革主题 《财经时报》:你认为在中国的债券市场改革问题上,有哪些迫切的问题要解决? 高坚: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场外债券交易市场。真正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存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需求多样化的投资者队伍;二是交易市场中存在许多中间机构,即在自营商之间的经纪商,做双向报价,交易行情能够及时显示。 而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参与交易者大都是银行,身份雷同。因此交易很难活跃。反之,如果让大量的券商和其他机构进入银行间交易市场,有违当初分别设立这两个市场的目的。如果将银行间交易市场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场外交易市场,就不能冠名为银行间交易市场。 目前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市场。由于债券存量小只有银行间交易市场的1/10,交易萎缩,加上所交易的债券品种有限,因此限制了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活跃。 从现状看,债券市场监管交叉、重复和空白,使债券市场缺少长期发展战略。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现状是多头管理,没有一个部门对债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和监管。 所以,中国的债券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也应是其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无法回避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