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四月十日电题:中国民航重组,地方航空公司还有戏唱吗?
中新社记者 常惠英王健
中国民航市场份额面临重新“洗牌”:重组后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实力剧增;与此同时,一些外国航空公司也纷纷加大其中国市场运力投入,那么,规模偏小的国内地
方航空公司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对这一疑问,此间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新组建的“三大集团”资产总和占了中国民航总资产的百分之八十,这对于提升中国民航的整体实力和角逐世界空运市场的能力是一次重大改革与整合;但是,面对海内外竞争“强手”,国内地方航空公司也依然有理由好好地“活着”。
首先,中国民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鼓励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允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组建一批地方航空公司,起到了补充中国民航市场的作用,这一作用如今依然为业界所需要。其次,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中国国内航空业中效益好、发展快、成长潜力大的佼佼者已经在地方航空公司群体中出现,在业内竞争中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与长处。第三,在中国航空企业整体效益欠佳的情况下,上海航空、山东航空、深圳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此前所取得的不俗业绩,令人刮目相看,也显示其厚实的竞争后劲。因此,处于当今新形势下的地方航空公司,仍然充满发展机遇,其生存的空间并非变得狭小。
业内人士还认为,中国民航最近的重组,优化整合了业内资产,符合国内民航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但也并非预示着只有一个越来越集中的发展方向。因为过度的垄断集中,对培育公正有序的市场也同样不利。
事实上,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航空业都呈现一种大公司空前“强大”,而小公司也活得非常“滋润”的格局。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名列前几位的大航空公司占据国内航空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而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上,活跃着许多小的航空公司,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
不过,新组建后的民航“三大集团”的强势,以及外航的咄咄逼人,对于国内地方航空公司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长周赤表示:我们不怕公平竞争。他说,成立于一九八五年的上航在中国民航界率先走上了商业化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航机队机型合理,企业百分之八十是经营性资产,主营赢利水平已跃居行业前列,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周赤认为,中国民航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后,航空公司将重新选择自己的拓展空间。而上航目前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地方航空公司所没有的,如上海正在加速建设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上海依托长江三角洲的繁荣经济圈;上海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等。
他进一步提到,去年,上海机场已进入世界最繁忙机场行列,旅客吞吐量为二千零六十五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百万吨。到二00五年,浦东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上海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将分别达到三千二百万人次和一百八十万吨。置身于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没有理由放弃竞争。
据此间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的中小航空公司,在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特别希望政府在运力管理、市场准入、竞争方式、航权分配、航班增减、运价管理、销售代理等方面,以法规规章、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秩序。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