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姜茂森:打开青岛奥运史宝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3:37 招商周刊

  □ 本刊记者 张子桂

  见到青岛帆船之都研究会总监姜茂森的时候,他一脸疲惫。这位青岛颇有名气的文史专家几年来为了《帆都人物》和《帆都传》整日奔波,近来又打算增开《帆都人物(珍藏版)》专栏。

  他曾做过“康有为在青岛”的追踪采访,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石专题研究,考察过青岛境内的齐长城,揭秘大珠山隋唐“三大石窟”。但用姜茂森的话说,“这些文史研究是我‘插空’搞的”,现在他最想谈的是青岛奥运史。

  姜茂森2001年7月申奥成功前后开始搜集资料,全面研究青岛奥运史。 这在当时的青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姜茂森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总结,第一次提出了“青岛奥运史”这个概念,他是国内研究青岛奥运史“第一人”,他说:“青岛奥帆史是青岛奥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增加了青岛奥运史的分量。”

  现在《帆都人物》、《帆都传》这两本书已成雏形。“推出《帆都人物(珍藏版)》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青岛奥运史的研究,使它发展壮大。”

  青岛奥运史从1932年开始

  “瓶子里紧紧密封的,是醇香浓郁的奥运历史,我只是用一把起子将它打开。”

  “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肤浅的,而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则会让人感叹不已。当我开始探索尘封已久的青岛‘奥运’往事,并逐渐融入其中时,心绪激荡,恍若寻宝者探到了心仪已久的宝藏。青岛这座城市与奥运有着深厚渊源。有了奥运,我们这座以山、海、城闻名于世的城市含金量就更高了!”姜茂森如是说。

  国内了解“奥运会在中国”历史的人不多,了解“奥运会在青岛”的就更少了。其实,青岛是中国与奥运会最早发生联系的城市之一。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教练宋君复是当时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体育系主任,他带领包括刘长春等人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零的突破”。第二年,宋君复根据他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刻意寻找到的洛杉矶体育场图纸,在青岛文登路缩建了青岛体育场——这座建筑是中国第一座“奥运”式样的建筑。1935年7月至8月,为备战第十一届奥运会,宋君复奉命筹组和领导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会,并在青岛进行了紧张的暑期训练,青岛体育场和山大(现中国海洋大学老校区)的体育场是运动员主要的训练场地。“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参赛运动员刘长春多次到青岛参加赛前集训和比赛。中国著名奥运人物王正廷、张伯苓、郝更生等人都与青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也是中国帆船运动第一次走入奥运会。时任山东帆船队总教练的刘英昌担任中国帆船队教练,他带领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盛会,而这些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就是在汇泉湾进行赛前训练的。”

  “好多人认为,青岛奥运史应该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或者2008年8月奥帆赛在青岛举办之日起开始计算,那就错了。实际上应该从1932年开始算起,这样,我们现在已拥有了75年的奥运史,尽管它被中断过,但起点不可埋没。”

  不论《帆都人物》还是《帆都传》,都是 “人文奥运”的一部分,但人文工作者往往把青岛奥运史理解为体育方面的内容少去关心,而从事体育、包括与帆船运动有关的人员往往把它归于文史方面,这样就使青岛奥运史一直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姜茂森认为,之所以直到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大家“走过,路过,却没有谁看到它而已”。

  姜茂森说:“紧紧密封的,是醇香浓郁的奥运历史,它一直被封锁在‘瓶子’里面。我只是负责用一把起子,将它打开而已”。

  百年城市举办百年奥运不是幸运

  “奥运文化遗产应该记录下什么?在一个时间段里我‘找不到北’,后来发现‘指北针’,速度显著加快。”

  因为是个人创意、个人发现、个人命题,一个人来走这条“蹊径”,便存在束缚自己的地方。

  姜茂森说:“奥运文化遗产应该记录下什么?因为目标庞大,也比较抽象,且人文与体育盘根错节,在一个时间段里我‘找不到北’,后来发现‘指北针’,速度显著加快。”

  所谓“指北针”,就是渐渐丰盈起来的人脉,就是不愿显山露水却绝对是“高人”的真知灼见的指点,这让姜茂森穿透表面现象看到了“核体”。有了这些,日积月累,手头资料厚重起来,应该保留什么,应该放大什么,应该细化什么,如何让抽象的东西以形象表达出来……他都有了底气。经过不停地寻访,姜茂森采访到了绝大多数从事帆船运动的“三代”运动员和教练员,形成了口述史。

  在这之前没有谁做出过“三代”定位,姜茂森为他的这个创意感到自豪,他说:“没有这些就构建不出帆船之都,没有帆船之都也就无从奢谈青岛奥运史,一座在1904年就举办过帆船比赛,并因此成为中国最早出现帆船运动城市;一座上世纪30年代就与奥运会发生联系的城市,实际为2008年埋下了奥运的种子,它在21世纪终于长成参天大树,这绝非偶然间的突变。在一座百年城市举办百年现代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绝不是巧合、幸运,也不是‘天赐良缘’。”

  对于那些他寻访过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姜茂森认为,“谁也无法将他们从青岛奥运史中剥离出去。”姜茂森说,他们有的亲身参加过奥运会的,有的甚至参加了几届奥运会,有的做过国内绝无仅有的帆船“风洞试验”,而这些竟然是遥远的追忆,没有被人“打开”过。为尽可能搜集到第一手资料,他甚至找到了当年在青岛从事航海运动现在已移居外地的教练员,找到了现居海外的青岛籍教练员。与青岛奥运史有关的文化现象他也在一一研究,并为在枯黄的档案里寻找到的“奥运”蛛丝马迹而感到兴奋不已。

  关于打造“青岛奥运史”,或许会有人把它想象成“提出一个概念,然后就是‘填图’”,姜茂森说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变数,要思索,要提炼,要整合,“它与帆船比赛有些相似,尽管你的水平可能是一流的,但帆船比赛不同于其他竞技运动,需要天、人、风、浪有机结合起来,一味盲目‘填图’可能会造成目标混乱甚至翻船。”

  收帆时不能忘了升帆人

  仅仅关注“人文奥运”,那就会落下“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这怎么能行?“绿色奥运”应该包括绿化、环保乃至节能等等;而在“科技奥运”方面,我们与“世界一流”并不遥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姜茂森接触到了青岛威诺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他们那里发现了全球首个虚拟奥运主题城。从中得知,2004年雅典奥运会没有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将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姜茂森感叹道:“这正是‘科技奥运’的力量,这座虚拟奥运主题城使得我们领先于世界水平,它的‘科技魅力’不可小觑!”

  青岛康旭公司,这个在青岛名不见经传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用国际一流的水平,打造了北京奥运村太阳墙。尽管这家公司也在青岛打造了不少太阳墙工程,但鲜有人知。实验证明,在北京的冬天,在安装太阳墙的办公室里,不使用其它热源的情况下,在2005年11月,办公室白天室温仍高于16度。这项尝试,为高层住宅楼墙面利用太阳能采暖,对流加热室内空气提供了参考。奥运村的运动员公寓都将采用“太阳墙”。姜茂森说:“青岛的太阳墙安装在了奥运村,这是每个青岛人都应该感到自豪的事情!”

  姜茂森说,一些为奥帆赛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的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做着无私奉献的工作,可能会有人注意到它们的经济指标和市场潜力,但没有发现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奥运文化,在“科技奥运”方面推动了青岛奥运史的前进。而这些已不再是简单的“人文奥运”,它的内涵更多地从物质方面向精神层面提升,你如果不及时捕捉它,它就会面临散失;这种散失不易觉察,但散失掉了以后就不复再来。

  姜茂森说,“帆船之都”作为一个中国百年工业基础的名城,除了青岛啤酒这样奥运文化的承载者,在企业里更有海尔、海信、中石化、可口可乐、网通、移 动、国风这样的“大树”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在金融行业里,中行、招行、光大、中信的业务运转中,都镌刻了奥运文化的符号;天泰、暖倍儿、阳光百货、立行车船等等同样传递给我们奥运温度。在“帆船之都”里,奥运遗产、奥运文明,奥运文化交相辉映。姜茂森说:“我要把捕捉到的奥林匹克风和风里的人物搜集起来,保存在‘青岛奥运史’里面,传给子孙后代。”

  有了开始放大了的视野,他以下这样的比喻:无论大树,小树,在它们的根系里,无一不飘逸着奥林匹克文化的馨香。

  姜茂森对记者说:“《帆船人物(珍藏版)》可以包容的东西很多,它也是我努力把‘帆都人物’做得更好的一个方向。”

  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升起的帆总会有收起的时候,但收起帆的时候,忘掉了以前升起过它的人们,或者连打造帆船的人都忘掉,早晚有一天会迷失方向。”

  姜茂森做的,正是记住他们的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