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两位艺术家的奥运变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6:20 《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高静 早在北京奥组委将“人文奥运”定为奥运主题时,2008年奥运会就已经打上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烙印,它的每一个脚步都带着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在全世界对奥运无比关注的人群中迅速地传播开来。而其中最有发言权、也最能为此做出贡献的,当属中国的传统艺术家。 在奥运渐行渐近的脚步声中,这些艺术家也各自经历着事业、生活的种种变化。 他们中的一些人,借道奥运商机,由艺术家变身生意人,将商业元素溶进中国传统艺术之中,摸索着一条“以商业促文化、以文化兴商业”的道路…… “奥运让我留在了北京” 朱茂富,56岁,画家。2004年来到北京,现在搜秀7层洋惑堂开着1家手绘服装店。 2007年7月6日上午9时,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场的一间工艺品小店外,朱茂富正在一块长3米、宽2.4米的黑色壁布上描画一条龙。那龙色彩绚丽、双眼炯炯有神,似要喷出火来,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小店的墙上还挂着许多已经画好了的手绘衣物,有T恤、牛仔裤、马甲……图案多是龙凤、牡丹等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动、植物。那一笔笔勾勒出的精巧劲儿,与平时常见的手绘衣物截然不同。 这是朱茂富进驻荷花市场的第一天。此前,他在崇文门搜秀商城的手绘店已经开了一年半的时间。 朱茂富自小学习美术,国画、油画、雕塑……几乎什么类型的美术形式都涉猎过,最擅长的是描龙画凤,对中国的“龙”文化很是推崇。 2004年,还在老家辽宁营口的他迷上了麻雕——用麻作材料,雕塑出龙凤等各种造型。没成想,这一雕就雕出了个第7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朱茂富原本想好,到北京领完奖就直奔海南或丽江——他的一些搞艺术的朋友已经在那帮他找好了店铺,只等他过去开店;可这期间,北京搜秀商城的工作人员看中了龙凤麻雕的特色,力邀他入主搜秀。朱茂富一合计:这全国哪里的文化包容度能比北京还大?况且,2008年要开奥运会,这可是一个宣传“龙文化”的绝好机会,干吗还舍近求远呢? 2005年12月10日,朱茂富正式进驻搜秀,继续他的麻雕创作,作品用来出售或者参展。麻雕是个精细活,耗时长,有的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因此每幅的售价在1. 2—1.5万美元之间,面向的是政要、商贾或明星这些高端顾客。可在搜秀这个相对平民化的地方,如此高的价格很少有人问津;销往国外呢,又需要很多繁琐、具体的手续,作为搞艺术的人,朱茂富也没有精力去弄。 在这样的形势下,他把目光投向了老百姓:自己的初衷之一就是宣扬“龙”文化,老百姓才是最大的目标群体。怎样找到“龙”文化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切入点呢?对,就从日常穿的衣服上入手吧。 2006年4月份,朱茂富正式做起了手绘服装,给他所推崇的“龙”文化找到了一个最人性化的载体。 他对手绘图案的定位,主要是以龙、凤凰、麒麟、观音等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为原型,但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增加了现代元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比如,现在追求骨感美,朱茂富设计的观音就一改以往丰满的形象,显得秀气苗条。 由于搜秀客流量不多,开业时间不长,身处大楼深处的小店很难为人熟识,所以他一直在秀水、什刹海、后海等处寻找合适的店面。 可是,随着奥运会的临近,飙升的房产价格也让店铺租金水涨船高。朱茂富一直想进驻人流量大、外国游客多的后海。现在那里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年租金大概在12万左右,而1年以来,搜秀的租金也翻了两番。缺乏资金,仍然是像朱茂富这样的艺术家在经商路上最大的阻碍。 尽管如此,朱茂富的生意还是越来越好了,许多外国人成了他的回头客。前段时间,一个英国的小伙子拿来一套衣服,朱茂富从上到下绘了一条长龙。小伙子看到成品,十分满意,还把自己的母亲也介绍到这里来。 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自己的手绘事业的同时,朱茂富更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 去年底,他和几个艺术家朋友想一起做2008条龙,作为给奥运的献礼。可惜,这个浩大的工程大约需要1000多万元的资本,自己没有钱,又没有拉到赞助,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不过,他们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计划:用麻雕的形式做5条盘旋的龙,集结成五环的形状。总之,朱茂富是想着法宣传“龙”文化呢。 穿上唐装看奥运 米骏,28岁,米氏书法传人。2001年来到北京,现开办米骏工作室,经营项目涉足书法类图书出版、工艺礼品、民族服饰、银饰等多个门类。 米骏的父亲是他们家乡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大半生过着清苦的日子,所以一直不愿米骏走书法这条路:“这一行,即便你有实力也不一定能出来。”年少气盛的米骏不信这个邪,他就是想让父亲看看,这个时代,有实力就能出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年,大学毕业的米骏背井离乡,只身北上,期待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开拓出一片天地。 北京人才济济,初来乍到的米骏不管是在电视台当编导,还是在连锁书社做管理人员,都没有放下过自己心爱的笔。要不是2003年“非典”的变故,恐怕米骏还不一定会这么快走上创业之路。“非典”期间,米骏的女友得肺癌去世,看着在自己怀里离去的爱人,米骏痛彻心肺,他也仿佛一夜之间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地实现人生价值。而他能做的,就是通过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来弘扬中华文化,“当你穿着唐装,你会去抢劫吗?当你坐在一家传统文化风味的餐馆里时,你会高声喧哗吗?”让中国人都成为有素质的人,是米骏最朴素的想法。 随后的两年时间,米骏的书法作品频频获奖,开始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中国传统书法是艺术和规范完全分开的,搞书法艺术的不一定能写字帖,会写字帖的也不一定是书法家,米骏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让字既规范又有艺术价值。所以,他一边研习书法艺术,开办个人书法展览和讲座,一边编写小学生使用的规范字帖。这位北漂的书法家,在一点一滴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怎样才能借道奥运会,更好地将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市场!想到这个词,米骏眼前一亮。2006年11月,他正式成立“米骏工作室”,告别了自己书法家的单一身份。变身商人的那天,他和几个朋友小酌庆贺,他说:“我就是想借助奥运这个广阔的平台,把书法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多个角度发散开来。我梦想有那么一天,在一个家庭里面,小孩练的是米骏的字帖、太太戴的是米骏的手镯、先生穿的是米骏的服饰,墙上挂的是米骏的书法竹简,进的是米骏的文化餐厅,看的是米骏拍的文艺片……让‘米骏’的文化品牌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渗透的第一波是从米骏传统工艺礼品、米骏服饰和米骏银饰开始的。 因为自己已经有不少很成熟的书法作品,米骏想,如果能把这些仅此一件的作品刻在竹简上,岂不是既有收藏价值、又能广为传播?果然,刻有米骏书法的竹简成为了最受外国人喜欢的产品,由于每种竹简限量1000个销售,产品时常供不应求。米骏更以书法竹简为材料,做成了竹简笔筒等工艺产品。 米骏服饰则主要以中国传统的唐装为主。这之前,米骏关注了很多关于奥运入场式时中国运动员该穿什么服饰的讨论。有人说该穿中山装,有人说穿汉服,有人说唐装。后来一家电视台采访了10个外国人,他们不知中山装、汉服为何物,却唯独唐装声名在外,这也说明唐装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当然,米骏制作的唐装也加进了他的书法元素,有一款遍布楷书字样的服装,看上去颇具南亚风情,尤其得到了泰国人的喜爱。 各式各样彰显“龙”文化的服饰新鲜出炉了,米骏也产生了一个心愿:能让奥运志愿者或者奥运会观众穿上米骏服饰。衣服他愿意免费提供,需要的是奥运会强大的宣传效应。可是这个想法目前还很难实现。 不过,“即便奥运上穿不了我的衣服,也要在明年之内、奥运会之前,让北京的服装店里有我的衣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米骏和他的业务员们现在正积极联系北京的许多大型批发市场,比如天意、动物园、木樨园等。他铆足了劲儿,要借助奥运会让自己的事业一飞冲天。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