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孙大光:申奥经历是一份珍贵的宝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04:33 第一财经日报

  陈琳

  从一个原本对体育并不感兴趣的学习尖子,到成为亲历中国两次申奥的幕后策划人,孙大光一路走来,坎坷伴随着光辉。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孙大光出版了他的《中国申奥亲历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孙大光感慨道,申奥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工作方式和对事物的认识。

  《第一财经日报》: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民众对于奥运的关注和热情也日益高涨。作为中国申奥的功臣,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样的心情?

  孙大光:在当初申办的时候,国际奥委会派出的独立调查小组发现中国民众对于举办奥运会有着极大的热忱。至于我自己,本来对体育极不“感冒”,但经过多年来的机缘巧合以及申奥的经历,已经对奥运产生了浓重的情结。但我想在这个时候提醒的是,奥运会就是奥运会,既不能包罗万象,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有很多人对我说,我们应该趁着奥运会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但是,我们很清楚,奥运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它只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建造地铁,如果没有奥运会这个契机,工程可能再延后个三五年,但也不会不造,而奥运会在此只是加快了交通建设的发展步伐而已。

  《第一财经日报》:你是如何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的,当时担任申奥的工作是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之下?

  孙大光:我的求学道路相当坎坷,在学校读书时,我是个学习尖子,但对体育就不怎么感兴趣了。之所以能够参与申奥,我想与1990年亚运会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参与了亚运会的组织工作,担任指挥和策划。1991年3月,申奥委员会成立的时候,我因为具备了组织策划大型运动会的实践经验,被吸收了进去。就这样慢慢融入了申奥的过程中,和奥运结下了缘分。

  《第一财经日报》:申奥成功,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孙大光:改变主要集中在我的工作方式和对事物的认识上。申办奥运会的竞争是顶级竞争,在这样大规模的竞争中,面对的其他城市,比如巴黎、伦敦,其实力都是不俗的。所以,在整个申奥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各种全新的观念和知识,包括学习对手的优点,以新的姿态应对来势汹汹的挑战。自然,在申奥过程中,陈旧的观念和拖沓的作风逐渐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讲求效率的作风。申奥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克服自己的弊病,几年时间内,各自提高都很快。这使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第一财经日报》:你出版《中国申奥亲历记》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孙大光:之所以把这段经历著书立说,最大的内驱动力就是对于奥运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申奥成功以后,我的很多同事、朋友、上司都跟我说,我的两次申奥经历是一份珍贵的宝藏,埋没太可惜了。很多人“怂恿”我来挖宝。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首席专家任海甚至跟我说,“你一定要写,必须写,我把我的助理配给你写书。”后来也有几个出版社跟我联系,最后我决定开始动笔。我很享受写作的这个过程,因为我自己这段经历用白纸黑字描述出来,其实也是等于把以前的经验教训再复习一遍,温故而知新。可以这么说,两次申奥和写书的过程,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本报摄影记者/王晓东

  Profile

  人物档案

  孙大光:1952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主任。曾任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总体部部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奥申委研究室主任。曾负责制定北京亚运会总体工作计划和总体协调工作;两次组织起草北京申奥工作总体计划;两次编制北京申奥工作计划网络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