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家称奥运后不会出现失业冲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7:3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奥运后不会出现“失业冲击”(专家说•中国经济的奥运机遇(16)) 张丽宾 ●奥运筹办创造大量新增就业 ●吸收外来劳力增加人才需求 ●经济带动就业增长不受影响 ●新增就业会因需求自行调节 人们关注奥运会,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社会事件。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看,奥运会实际上是一项新的建设工程、一项新的经营项目。这一新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将带动奥运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进而带动就业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 奥运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几年中创造较大量的新增就业。北京市统计局的投入产出分析预测,在2005年至2008年这4年间,新增就业机会将达到180万个。国际经验也表明了同样的规律。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 它将提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举办奥运会受益最大的产业。举办奥运会可以拉动与此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根据预测,到2008年,北京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提高到70%。服务业新增就业将占到全部新增就业的50%左右,数量约为100万。 二,吸收更多的外来劳动力就业。北京是一个劳动力净输入地,新增就业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输入。尽管奥运的举办将吸收一部分北京本地的劳动力,但是,奥运商机吸收更多的是外来劳动力包括全球的劳动力到北京就业。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容量有限,举办奥运会将使城区中心区向郊区“移民”200万人,带动劳动力在顺义、大兴、怀柔、房山、通州、平谷等中心城镇就业。 三,增加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奥运带动的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另一个是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电子信息服务、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虽然建筑、制造、宾馆、餐饮、商品销售等能够吸收一批普通劳动力,但是,需求更多的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高技能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无疑也将为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博士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四,奥运主要带动北京地区就业,同时对全国有辐射作用。由于基建和服务的提供主要发生在北京,新增就业主要在北京地区。与此同时,基建原材料的采购、奥运产品的制造加工以及一些服务的提供则是全国性的。同时,在北京的一些投入可能在其他地方产出,从而带动其他地方就业的增加。 奥运对就业的拉动有一个周期。筹备一届奥运会需要6年到7年的时间。因此,对于北京来说,奥运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将主要集中在2002年对到2008年这7年间,其中2005年至2008年是高峰。在2005年至2008年间,前期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道路修建和环保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交通运输、旅游业人才需求也逐渐看涨。2007年和2008年人才需求则大量集中在服务业上,会在短期内有急剧增加。 奥运新增就业中有很大比例是服务业岗位。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新增就业中的很大比例会稳固下来。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拉动的新增就业中,20%最后能形成固定职业,其他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数字也差不多,略高些。对北京而言,这个比例数会高得多。 奥运将促进劳动者素质提升。奥运经济是一个新的领域,很多工作是直接与国际接轨的。奥运会要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劳动者需要在国际的环境中不断应用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巨大的项目工程将会培养出一批非常抢手的人才资源,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奥运会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在北京正常经济建设中,奥运投资带动的增长仅占较小比重。近年来,北京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而奥运带动的每年GDP的增长还不到1个百分点。因此,经济增长不会因奥运结束受影响,经济增长带动的就业增长速度也不会受影响。由于就业灵活性增强,奥运会结束后,在奥运期间已增加的就业会在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作用下自行调节,因而不会出现“失业冲击”。 总之,举办奥运会将给处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北京创造巨大的产业机会,带动就业数量,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 专家称奥运后不会出现失业冲击 (作者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