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霍震霆:奥运是改变体育文化的一个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13:4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晶 香港报道

  2007年7月27日下午4时30分,香港奥委会会议大厅。

  匆匆赶来的霍震霆先生,要为即将在这里举办的“2007年度获特区政府授勋体育界人士颁赠典礼”担任主礼嘉宾。颁奖结束后,他走进演讲厅,按照惯例在每两月召开一次的“香港奥委会”会议上向委员们做报告。但是仅仅致辞完毕,霍震霆就走出演讲厅,换上墨镜,在保安的引领下奔向和奥委会一墙之隔的香港大球场。这里即将上演 “巴克莱亚洲锦标赛”的季军争夺赛,由富勒姆迎战南华,霍震霆作为特约嘉宾,要与球员们会面合影。球赛刚一开始,霍震霆再次返回演讲厅,继续他未完成的报告。

  8月11日至13日,在沙田及

双鱼河将举行奥运马术项目的国际测试预赛,据悉,约旦哈娅公主还将亲携爱驹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块试金石,可以直接检验我们的筹备情况。”在刚刚结束的例会上,霍震霆表示自己现在有一点“野心”,不仅要办“香港历史上最好的马术比赛”,下一步还将申请2011年的“奥林匹克会议”在香港举办。而2009年,香港也将迎来历史上首个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他说,“香港已准备就绪荣升为奥运城市”。他还计划建立一个体育博物馆,展现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5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不仅在于纪念,更体现对运动员和体育精神的尊重。”

  自小受到霍英东先生的影响,霍震霆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随父东奔西跑,致力于中港两地的体育交流。时光倒拨回1993年,因为两票之差,中国输给了悉尼,霍震霆和父亲为此抱头痛哭。“当时是很遗憾。但现在来看,很多事情就是时代在改变。那时整个国家真的是刚刚起步。换个角度看,当时即便拿到举办权,国家也可能因为奥运影响其他很多方面的发展,未必是最理想的时刻。而如今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适合通过体育赛事增进国际上对中国的认识。”

  很多人评价,霍英东和霍震霆虽然对体育运动和赛事都情有独钟,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推动武术、羽毛球、

中国象棋进入国际体坛的霍英东,更多是感情投资且不计回报;而受到良好西方教育的霍震霆,则主张从商业角度将体育事业经营为体育产业,也因其香港立法会议员的身份,积极唤起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支持。

  同样对体育充满兴趣的霍英东次子霍震寰,曾经评价自己的这个哥哥,在霍氏家族中性格外向,是“主掌体育事业的最佳人选”。而作为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运动会会长的霍震霆,也正是凭借着自己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吸引了大批热心体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人士参与其中。对于香港体育的未来,能够将体育和经济结合,让年轻人和体育交融,则是霍震霆的最大期许。

  经济观察报:您常说,体育和经济是分不开的。怎么来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香港体育界又是如何为体育与经济的结合出力的?

  霍震霆:其实这很简单。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在全世界,体育服饰已经不限于运动,而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服装;因为竞技项目建设的场馆,现在很多也变成健身中心。如何从体育中增强经济机会,首先要做到职业化。以前在香港,大家觉得体育仅仅是一种爱好,玩一下,业余的。需要改变这种思路。很多人都会对我说,香港承办这次2008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一定对整个体育氛围的改善有很大作用,但我觉得,它首先对经济的影响更大。香港一直以来拥有很多大企业,刚刚你和我一起去看的亚洲锦标赛,就是巴克莱银行赞助的。其实体育赛事正在香港逐步兴起,而且和商业的结合日益成熟。赞助体育,无论对整个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自身都是很大的帮助。

  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在香港曾经举行过一个“奥运马术展商机”的活动。这次在香港举办的奥运马术比赛赞助程序究竟是怎样的?

  霍震霆:中国奥委会和香港奥委会是独立的两个机构。所以当初马术赛场从北京转到香港,很多企业也担心将来会有风险。我当时就承诺,如果搬去香港比赛,同样可以在香港给企业做宣传。而在香港进行马术比赛,香港当地的企业也可以更广泛的参与其中。这方面,我们享受到了“个别市场开放”的政策。只要香港本地的企业类别和目前已有的北京奥运会54家赞助企业的类别没有冲突,都将有机会成为奥运会马术比赛项目的赞助商。我想赞助奥运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代表成为行业中最成功的品牌,奥委会为企业赋予的,还有最具社会责任的形象。

  经济观察报:那你们又是如何与政府和相关团体进行合作,来鼓动香港市民对奥运的支持和参与的呢?

  霍震霆:香港和大陆的体制不一样,大陆是“政府办体育”,而香港搞体育都是个别人出钱出力。但对长远来说,没有政府的资源是不行的。其实香港体育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我一直强调体育要获得政府支持,并要取得商界的赞助,能够三位一体就是最好的。从很多国家来看,体育是他们政府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香港承办这次的马术项目,还有一个特殊性:一般奥委会确定主办城市是七年的时间。这次我们2005年才拿到举办权,准备时间很紧张。一个三天的比赛,一定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更看重的是让整个社会参与。现在举办很多社会活动,也是为了加强社会的气氛。

  经济观察报:您个人身份的原因,一定走访过很多兴办过奥运赛事的城市。您觉得奥运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霍震霆:很多城市办过奥运会,但有些改变并不明显。美国洛山矶办过奥运会之后,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日本,某种意义上因为奥运成就了现在的日本;韩国也是如此。我想08年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一定会超过体育本身。俗话说历史为继,不是办完奥运就结束了,应该考虑长远的影响,对环境、对公共生活、对城市发展。我想如果没有奥运,

首钢也不会这么快搬迁。

  回归十年的香港,拥有稳固的经济地位、购物天堂、金融中心,成为它重要的代名词。而奥运会马术比赛的举办,会改变很多人对香港的这一模式化的看法,展示出香港人对体育的热爱以及香港的活力。更重要的是,香港回归之后,将来怎么样啊,会不会继续维持一个好的国际形象,全世界包括我在国际奥委会的同事对于香港的“变与不变”其实非常关心。我想,香港举办奥运会马术比赛,也会成为一个全世界去感受“香港今天”的大好机会。

  经济观察报:香港奥委会的组成,有一个特殊的“义务委员”名单,这是一个怎样的名单呢?

  霍震霆:这些人都是没有工资的,义工性质的,主席也就是我,就是个大义工。我们的义务委员有16位,包括赞助人行政长官曾荫权,永远名誉会长沙理士,副会长胡法光,义务秘书长彭冲等等。很多政府官员也都是我们的志愿者。大家都是因为兴趣而加入奥委会的,所以工作起来非常有热情。

  经济观察报:对于这次08年的奥运会,你个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预期?

  霍震霆:现在中国已经很了不起了,1984年第一块金牌,到上一届金牌数已经排到第二名,这次如果没有意外可能会拿到最多。但是反过来,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强调金牌数量,体育精神则是更重要的。

  奥运倡导的是一种平等竞赛的精神,现在很多赛事不仅表彰成绩最好的运动员,也颁奖给很多精神可嘉的运动员。如今体育已不强调个人,而是“我们”。这些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理念,但是在体育上体现得很好。香港很多年来体育氛围都并不浓郁。现在强调创意,社会多元化了。黄金宝,最初只是很普通的一个沙田小鬼,如今不仅变成全香港最优秀的运动员,还成为年轻人的典范。一个人条件不一定很好,最重要是全力以赴。我觉得奥运会是改变体育文化的一个机会。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