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北京 最后的备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07:55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陈默

  8月6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和蒋效愚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记者介绍了2008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最新进展。王伟介绍,北京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正在加快进行,除了国家体育场因开幕式工程要在2008年3月竣工外,其他三十多个比赛场馆、五十多个训练场馆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与主办史上规模最大的奥运会相匹配,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张进行——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以及机场扩建工程、新建地铁线路和道路桥梁等工程将在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完成。

  这些新建工程将大为缓解人们对

北京交通状况的担忧,北京市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和奥运惯例制定交通和人员流动方面的临时管制措施。

  对于奥运期间北京将会有一百万辆汽车停驶的说法,王伟表示,本月要不要进行测试还在研究当中,“这不仅是为了交通,也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

  环境是另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了奥运期间“晴空万里”,北京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了包括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行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指导值,北京每年的“好天气”已从1998年的100天加至2006年的241天。今后,由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北京、内蒙古、天津、山西等省市区组成的协调小组将继续为奥运好天气努力。

  在蒋效愚看来,奥运筹备工作,最大的挑战是软件服务环境和水平。所以,一场由政府主导的“文明素质”教育培训活动从去年就在全国展开。仅在北京市,该教育就涉及11个窗口行业和87万多相关机构的人员。

  奥组委表示,他们将提供一个公平的竞赛平台和文明的环境,让东道主观众既为本国运动员加油,也会为外国竞争者鼓掌。

  王伟说:“我们要告诉国内观众,体育竞赛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不仅要当一个很好的赢家,也要当一个有礼貌的输家。”

  目前,国内高涨的热情和外界的分析似乎都在营造一种预期,中国将利用“天时、人和、地利”的优势夺取金牌榜第一的地位。

  蒋效愚则客观地指出,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尚处于“世界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

  几天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在媒体会上介绍中国的竞赛准备情况时,也表示需要“适当地给人们一个比较客观的期望值”。

  崔大林说,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事业中的“举国体制”还将坚持下去,但会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样,逐步加入“新的内涵”。

  这种“新的内涵”已在本届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得到体现。

  比如,北京市人大不久前通过一项立法,授权政府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可采取一些临时性管理方式,可能涉及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这种先解决“合法性基础”,再启动行政性措施的做法,彰显了法治理念的进步。

  再比如,为实现“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舆论评价”,国务院颁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及配套规定,奥组委公布了媒体服务指南。今年7月1日起,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将实施一站式服务机制,不仅便利境外媒体,同样惠及境内媒体。

  对于外界的舆论评价,蒋效愚开明地表示,“我们已经遇到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声音”,也有思想准备迎接今后“更多的声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