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中国年轻人有业不就 负面影响引各方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 12:0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来自上海《劳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份专门的权威调查分析,目前有七类中国年轻人有业不就。青年事业现象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不就业族”七种类型 第一类是学历低、技能不占优势的青年人,他们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
第二类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过于挑剔,最后索性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心气高,认为低收入岗位使自己“屈才”,大约占15%。 第三类是从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总是用过去的工作与新工作做比较,新工作如果不比原来的工作好就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恋旧情结”始终解不开,大约占10%。 第四类是以工作太紧张、不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好和希望再学习等理由自动离职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离职后以“休养”或“读书”为主,他们所占的比例在10%左右。 第五类是“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没有项目,看什么都想干。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大约占到不就业人员的15%。 第六类是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的人,他们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落到社会上。一项调查显示,9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自恃学历高,能力强,所以频繁换工作,但往往因“一眼之差”,最后把工作弄丢了。这类人,占10%。 第七类是父母甘愿供养的人,他们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供养他们,所以不急于就业。这类人,占10%。 负面影响大引社会关注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年失业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且显得越来越严峻,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青年失业会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冲击公众教育投资和消费心理。据调查,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被调查者的89.8%。一旦人们对教育投资回报丧失信心并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对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减退,最终造成国民素质下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道德失范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失业后为了尽早找到好的工作,一些“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极易使用非正常的方法,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而一些“能力”较差的青年为了讨好招聘者,甚至还得心甘情愿地“作践自己”。这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再次,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对家庭而言,许多青年失业者躲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给家庭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有专家分析说,随着时间的推移。“neet族”的父母,有的加入失业下岗的队伍,有的由于退休而收入减少及医药费支出增加。对于失业青年来说,过去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正在失去,将引发更多的矛盾。据本市卢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2月中旬公布的一项调查,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抚养。青年失业家庭中,平均每个家庭负担1.2个失业人员。 青年人失业,就个人而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有专家指出,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其共同的特征是: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大多数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一直受到“小皇帝”一般的呵护。步入劳动力市场前,他们基本都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起来,没有什么职业技能。青年人失业,首先,会使有的人对前途迷茫,生活空虚,所以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别人要大;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工作的时间延长,他们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适应能力也将下降,以后就更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再次,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很多人缺乏就业危机感,不愿意吃苦受累。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马杰说,这两年大学生“赋闲”状况更加明显,而且人们对此的关注度也提高了。2002年,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请零点公司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16岁———25岁之间的失业、失学青少年高达63000名。这其中,中专、职高甚至大专(学)学历的知识型neet族占有相当的比例。浙江省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根据近年来对苏浙两省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实际就业人数的对比分析,neet族的数量有迅速上升的趋势。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会见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时强调,就业问题与青年群体密切相关,青年创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