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MBAEMBA > 正文
 

MBA从圣殿走向流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3:58 经济参考报

  凌霄

  谁也没想到被世界英才们看好的MBA如今也操起了流行一族的方法,用游戏竞赛来招揽“生意”。

  近日有消息说:从9月26日开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William E. Simon商学院的MBA申
请人将开始玩一种商业模拟游戏,冠军将赢得超过7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第二名也将获得数额稍低的奖学金。游戏比赛的目的就是要吸引那些高素质的申请人。据院长表示,这是宣传自己的一种创新方式。

  这条消息被《华尔街日报》刊出后,引起学界和经济界的关注。MBA高贵身份打折扣了!因为他们竟然用此种方式招揽求学者的注意。

  据查,这是一家不知名的商学院,采用现在流行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许是为了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抢生源。

  近几年MBA求学者人数下滑已经成为事实。美国管理类研究生录取委员会公布,今年有72%的全日制MBA项目的申请人数出现下降。除美国以外,很多国家为招MBA学生,已经引入了很多市场营销的方式,但是MBA依然遇到了生源的困境。

  MBA教育1908年首创于哈佛商学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案例教学法闻名于世,全世界商界的MBA们为其声誉添彩者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将MBA当作成功商业人士的跳板,当作让自己跻身高收入阶层的阶梯。而众所周知,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因此有所成就的,MBA也不是人人都能读的。不少世界知名的商学院都有较为明确的择人标准,他们一般认为能够攻读MBA的学员一定是具有“有雄心,有魄力,善思考,不怕挫折,不因循守旧,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的人,其实这也是商界人士成功的必备条件。

  根据资料统计,现在在美国,60%的MBA就职于全美最大的1000家大公司,而在全美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和50家金融公司和

商业银行的最高层中,有1/4受过MBA教育。

  具有如此神圣光环的MBA被游戏化,该怎样看、该如何分析,舆论莫衷一是。因为,这也算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是读书学习总是一件严肃和辛苦的事情,用游戏过关的方式选拔人才恐怕不妥。换句话说,如此下去,世界企业家人才库将会存入怎样的信息?世界几百强能否由一批“偏才”去领导?

  我国二十世纪90年代是从美国引入MBA的高峰时段,尤其在90代后期合作开办的MBA班如雨后春笋。西方观察家在二十一世纪初预计,中国现在大约需要35万名经理人才,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需求。但是,在我国,MBA培训班并没有健康、迅猛地发展起来。原因有两个,一是所开的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与国内大学合作的国外大学在这方面并不是长项,他们办班的目的很明确——盈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合作开办的MBA项目已有百余个。每年此人才的供应量充足;二是MBA未能本土化。据了解,我们现在的教材主要是复制美国的,教学案例中本土的极少,教师也相当一部分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这必然使中国的MBA和国内企业的需求产生距离。据这两年的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沿海一带地区,MBA的薪资待遇比大学本科生的待遇每月仅高出1000元左右。以MBA为“跳板”真正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很少。

  尽管外国与中国MBA受到市场阻力的原因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要面对:MBA在国外与国内都面临自身的改革——必须适应人们多种生存方式和多样性的选择,以免MBA的光环失色。而我们在“移植”MBA时,也一定不要南桔北枳,以免水土不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