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MBAEMBA > 正文
 

陈家强:跨文化教育的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 14:4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晶 北京报道

   在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看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商学院教育必须相应“国际化”。“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学生都在面临着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对来自各国的人员,他们如何自如经营运作、如何建立一支有效团队、是否具备国际化的管理能力相当重要。”他说。立志创办“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使得年轻
的香港科大在短短10年间就成为了世界知名大学。在最新一次的《金融时报》MBA排名中,香港科大商学院研究成果全球排名20,MBA全球排名44。

  要实现商学院教育“国际化”,首先需要国际化师资,目前140名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教授国籍构成中,香港、台湾以及内地占34%,美国占28%,韩国占12%,加拿大占6%,其他为欧洲、印度、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科大商学院的学生也在有意识地保持着“国际化”。现在在MBA学生里,内地学生比例占据20%多,香港学生在20%左右,其他学生来自全球其他国家。陈家强说:“我们希望维持这个招生路线,尽管大陆MBA学生市场很大,但是我们不会因此盲目扩大招收内地学生比例。这样做不仅与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吻合,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习觉得真正物有所值——他们来到科大学习就是希望能够和国际的学生交流,得到更多国际的经验。”

  除了师资与生源的“国际化”控制,香港科大十分注重“国际化”培养,提供多数学生去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做交换生,这是科大的一大特色。所有的MBA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学期的国际交换生计划;近五成的本科生可参加此计划。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授治校”学术管理制度以及英语教学,使得香港科大整套体制完全跟国际接轨,成为国际化管理的基础所在。

  “研究型”则是香港科大商学院意欲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保证。陈家强说,世界级的主流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都是在国际上十分出色的研究型商学院,所以科大要办好商学院,必须在研究方面塑造出有想象力的地位。“研究型”也代表着大学、商学院的核心文化,凭借这一核心文化才能吸引研究型的教授。一位香港科大教授曾经这样打比方说过,如果一个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教授访问香港,他必然会去香港科大,尽管他也许是香港其他大学邀请来香港访问的。陈家强认为,老师或者教授如果只是纯粹传输知识,完全意义上的“教书”而非自身将知识提高并有所创新,那么这样的教育机构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淘汰。

  香港科大商学院不仅倡导“国际化”、“研究型”,它现在更加凸现出独一无二的“跨文化教育”优势。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陈家强相信香港科大商学院的这一教育优势有着现实意义。

  访谈

  问:您如何理解科大倡导的“跨文化教育”?

  答:我一直不相信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说法,我不知“中学”哪些是应该保留的,“西学”哪些是可以借用的,这样的说法太复杂。

  对我们来说,跨文化教育是商学院教育的根本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跨文化不是等于什么文化都要,不能无条件接受,不管看待哪国文化,都必须持有公平的、开放的观点,必须批判地接受,糅合其中精粹。这其实是一种对待文化的态度,包括我们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需要不摒弃批判态度,美国学生也一样,对美国文化也要批判地接受,但要在包容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容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毕竟每个人的背景、文化不同。 问:您认为亚洲商学院特别是香港特区的商学院在跨文化研究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跨文化团队、跨文化管理都是现在很热的词语,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跨文化将是各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的新方向。

  但至少现在来看,许多商学院在跨文化教育上没有太多的想法。比如美国有一半的商学院在跨文化教育上做得并不好,它们往往坚持“大美国”的观念,认为美国本土文化就是国际文化。这里面有特别的因素,美国经济太大,在美国就有许多生意做。但是欧洲人没有这样的美国本位观念,它们比较多文化。不过,美国商学院现在也是在改变,很多美国的商学院聘请了许多外国教授,美国的商学院教授也在走向国际化,只是走得比较慢。

  基于此,我认为其实亚洲区商学院就有许多机遇,在某些项目上我们会比美国商学院强,比如跨文化教育。我们香港科大也就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美国拥有非常强的经济体系、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它吸收其它文化的能力也很强,随机应变也迅速,我们亚洲的东西它如果学习的话速度也很快。

  问:科大商学院具体是如何做的?

  答:不仅拥有跨文化的教授、跨文化的学生,我们更希望学生们在这样跨文化的氛围里学习书本之外的“软技巧”,也就是说除了掌握MBA知识,他们更要具备跨文化的良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科大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软技巧”,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训练机会。我们的教学灵活,给学生们体验和机会,通过平时学习圈、生活圈里各种文化的冲击,通过作为交换生增加的锻炼机会,培养了各种作为“人”的能力,尤其是和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在一起多了很多敏感,也学会了如何处理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事情。

  现在在内地工作的许多香港、台湾经理人,他们往往拥有很多地方不同的工作背景,你观察他们从成长到现在的位置上,其实走过了很多路,这些跨文化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给了他许多冲击,便逐渐形成了跨文化能力。欧美人管理能力较强也与他们从小就倡导沟通、倡导表现密不可分。

  问:让学生们踏入或重入社会时更好地与现今商业社会对接,科大商学院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做法?

  答:这个问题很好,商学院培养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学以致用。科大在学生刚入校后,就会专门针对职业规划和他们进行沟通探讨。我认为,学以致用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擅长之处,如果不是长处,很难致用。就像很多人希望读了MBA以后去投资银行,因为投资银行薪水高,但是如果金融不是你的特长,而你一定要学金融,毕业后你很有可能就进不了投资银行。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找到所长,和他们定下学习计划,培养他们如何发挥所长,避其所短,最终找到其价值所在。

  现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设计职业,我们负责这项工作的老师就是专门从猎头公司聘请过来的人力资源专家。

  我总是在说,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使得学生受益,反过来,也通过学生这些产品日后工作了的口碑传播加强了科大自身品牌的正面影响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