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三大发展趋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2:11 每日经济新闻 | ||||||||
屈成才 每日经济新闻 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结果终于浮出水面。通过与国内各大商学院、MBA学员、雇主、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广泛接触,《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人们都普遍认为:未来中国MBA教育仍将充满活力,市场前景依然看好,并更加趋于成熟。大量海外商学院对内地市场的“虎视眈眈”就是直接证明。
品牌商学院供不应求 曾几何时,MBA乃是高薪的代名词,但随着前些年多如牛毛的各种机构蜂拥而入,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一些MBA含金量降低。其次,商学院之间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国内企业高价值的管理案例太少,情境教育的案例更少,这使得案例“进口”成为普遍趋势,这就使得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大打折扣。这时,品牌院校脱颖而出,MBA教育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品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出色表现,为这些院校在生源市场上带来了良性循环。品牌院校不仅能够将国外商学院办学的成功经验及时引入,还培养了一批既有本土经验又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不少学员表示,要么不读MBA,要读就选择好的品牌。 师资手段更加灵活 不容忽视的是,MBA教育在中国一出生就有“先天不足”———师资匮乏。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海归”回潮,许多有国外执教经验的华人教授进入国内商学院。 虽然国内薪资待遇在国际上还不具备竞争力,很难吸引有实力的教授加盟,但“时段雇用”已成趋势,许多学校开始聘用海外名校华裔教授在其空闲时间回来授课,凭借其灵活性吸引了不少优秀师资力量。内地教授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摸索,同时科研能力也正在向国际水平靠拢。 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内地共有27家中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MBA项目,这种教育方式以其中西合璧式的优点在内地大行其道,受到学员和雇主们的普遍欢迎。 长江商学院出手最为大方,直接从海外全职聘请了数位大牌教授,院长项兵表示:“要避免管理思想的‘水土不服’,首先应从师资做起。我们需要‘四通教授’:通理论、通实践、通国际、通国内,要把西方管理的‘术’和中国的‘道’结合起来。” 学费刚性增长传统行业反弹 MBA学费近年来一直呈刚性上涨趋势,国内各大商学院收费普遍上浮,每年增幅在8000元到10000元不等。尽管如此,相对其较高的回报率,绝大多数被访学员均表示“可以接受”。 此外,传统行业招聘出现反弹,这与国际上的MBA就业趋势相符。《金融时报》在今年初发表的《低迷市场迫使MBA拓宽择业》一文中指出,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大批公司倒闭裁员,于是MBA申请人数飙升,但市场一直没有很大起色,MBA毕业生再也不能指望金融服务领域像从前那样,成为他们的就业主要去处。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职业中心负责人西蒙·坦克德指出:传统行业内的招聘趋势正在改变,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业和养老金管理领域的工作机会增多,保健、物流、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招聘人数也在上升。当然最好的消息是,几乎所有商学院都报告说,最近传统企业的招聘兴趣正在反弹。 相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