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5人研讨会变成了中国城镇化模式“混战”

2019-02-17 13:03:23 作者:8号楼工作室 收藏本文
A- A+

  文 | 刘洋 8号楼工作室 

  2018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这个比例在40年前只有不到20%。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与中国城镇化相关的各种议题争论不断。这在一场只有5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小型研讨会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2月1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点前瞻沙龙举行,主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城镇化到城市群”。从城镇化与房价,大城市群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到城镇化模式和路径,5位上台演讲的专家学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了不同的角度或观点。

  城镇化与房地产 三个城市群房价涨得最多

  “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实体经济,不要再发展房地产了。”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演讲中批驳了这种观点。

  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李铁认为,中国在房改之后才有房屋财产,房地产销售面积和汽车的销量成正相关,带动了水泥钢材的销量增长、家用电器的销量等,“没有房子,谈什么实体经济。”

  李铁表示,过去几年推进城市化确实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农民进城买房还没有实现。李铁认为,目前进城农民的存量在两亿多,未来还有要进城的农民,如果他们可以迅速完成城市市民转变,将近有五亿的人口支持住房市场。此外,从44%的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到70%的城市化率,还需要15-20年,这意味着人口迁移还会有红利期,但不是永久的。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对于房地产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杨现领认为城市的房价大概率反映了城市的今天和未来。

  “今天为止,全国的城市看起来房价很高,长得也很快,但实际上房价单平米过万的城市也只有50个左右。而且还是这一轮暴涨之后的记录。”他说,“不能过万的城市严格来讲,我认为是没有希望的,房价反映了一切,它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杠杆去投票的结果。”

  杨现领认为,大中小城市在不同国家的变现形式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所以未来中国大城市还会继续扩张,小城市数量也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比例。

  根据他的判断,未来的人口增长2亿里面还有超过40%的比例,继续生长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这样的城市群。“房地产的发展基本跟人口高度一致,所以我们看到最近这几年,房价涨得比较多的城市也是在这些地方。”

  城镇化能不能让经济增长?

  城镇化是否能带来经济的增长,两位演讲者给出了相反的观点。

  李铁认为,在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总体下滑,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城市化是拉动内需的动力”。

  他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当城镇化处率未达到60%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向上走的,到了60%以上甚至达到70%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加剧下滑,处于低速增长阶段。“中国城镇化的红利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城镇化率大概是70%到80%。

  不过,杨现领则质疑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城市化率是不是意味着经济增长?也可能意味着经济不增长,比如拉美、巴西等,它们的城市化率超过80%,但是陷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走不出来。”

  杨现领认为,当人口不再增长,城市还会驱动人均财富增长的原因是网络效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更多被称之为低端产业的人纳入到城市的网络,这是正确的解决方案。任何一个国家在大规模的城镇化阶段,都会面临贫富问题,解决贫富问题的方式,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到底会怎么样?”而网络效应将激发创意和思想的自由,

  城市群发展路径南寻 建议城市有平等讨价还价机制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用大数据——消费者的收货地址,给出了一份逐渐形成的城市群图谱。

  “通过城市人口的收货地址变更可以看出,许多一线城市迁出的人口主要去往了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沈建光表示,从北京迁出的人,首要迁出目的地是天津和廊坊,而从上海迁出的人口,则偏向去往邻近的苏州和杭州,这恰恰表明新的城市集群已经开始形成。”

  但是,“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城镇化模式争议非常大。一派是小城镇模式,另一派是城市群模式。”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应该尽快确立城市群都市圈模式。

  这是基于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城市的布局是跟产业的布局跟人口的流动是紧密相关的”。

  任泽平认为,在完全的市场竞争和个体同质条件下,较高的人均收入将不断吸引区外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区人均收入与其他地区持平。

  十年前北京的城市规划要将人口控制在1500万人,但是现在北京有2200万人。这说明“越是大的城市人口增长的越快,越是小的城市人口增长越慢。人在不断地往城市群和大的都市圈进行牵引。”

  所以,要尽快改变“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战略。

  但路径如何?任泽平提出,搁置争论,先把路修好,把城市的基础慢慢设施建好,看看人往哪去,如果去得人越多,就加大这个地方的土地、交通、公共服务等供给。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则马上反驳说,路修得越好,人越会向大城市转移,因为最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都在市区。

  对于城市规模的问题,倪鹏飞认为,发展城市群其实就是在发展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在都市圈里面发展小城镇是最靠谱的,城市群里的小城镇发展的都很好,外面的就不太好,所以并不矛盾。”

  他还提出中国的城市群缺乏一体化合作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未来可以通过设立城市群合作协议,建立城市群内动力机制。“总得来说,城市群的发展必须以各个城市为单位,各个城市的政府要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讨价还价的机制,有一个委员会作为决策协调机构,再有独立的专业人士作为顾问的机构,再有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关键词: 城镇化 住房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