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美股评论:Facebook或将带起新泡沫

2014年02月26日 22:43  新浪财经 微博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普莱蒂(Therese Poletti)认为,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交易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带动类似的交易发生,也推高其他移动信息公司的估值,而这就意味着新泡沫的风险。

  以下即普莱蒂的评论文章全文:

  Facebook Inc。抛出重磅交易,收购只有五年历史的移动信息公司WhatsApp之后,大家最热心的问题就是推特LinkedIn和其他许多互联网及科技巨头接下来会如何行动。

  Facebook(FB)所收购的,是近年来依靠风险投资的科技公司当中成长速度最惊人者之一,而这种速度,收购者自己现在已经不复再有。其实何止Facebook,其他高曝光的上市公司如推特(TWTR)也是如此,这也就意味着其他类似的社交媒体玩家也可能去寻求更多的交易机会,以确保自己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推特也随时可能会抛出类似的交易来。”私营企业研究公司PrivCo分析师皮萨斯基(Chris Pisarski)表示,“如果你认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想法,担心WhatsApp开始增加各种新的特色,最终成为下一个Facebook的话。你完全可以想象WhatsApp逐渐接近目标,并且获得更多的用户。”周一,WhatsApp宣布他们将于4月添加语音通话功能,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库姆(Jan Koum)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他希望自己的服务能够覆盖10亿到20亿用户。

  拥有4亿5000万活跃账户,这也就意味着WhatsApp的用户数量超过了推特。推特在最近一份财报,即第四财季财报当中表示,他们每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亿4100万,这一数字意味着他们的服务去年11月上市至今只增加了1100万用户,未能达到华尔街之前的预期。

  LinkedIn Corp。(LNKD)最近一份财报也让投资者失望了,而且他们的财测也不及预期,这主要应该归因于他们向自己的数据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还有消费团队扩大,及增加了对中国业务的专注等。LinkedIn还宣布他们计划出资1亿2000万美元收购数据分析公司Bright。

  甚至,连谷歌[微博](GOOG)也可能会参加进来,推高交易的温度。《财富》杂志上周报道称,事实上,谷歌也曾经向WhatsApp提出过100亿美元的报价。The Information博客则报道称,谷歌的首席执行官佩奇(Larry Page)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为了不让收购对象落入Facebook之手,还提出了超过190亿美元的价格。

  Facebook交易肯定会造就后继的仿效者,无论是仿效的企业还是仿效的交易,而不必说,其他移动信息公司在一些投资者眼中的价值已经突然增大了。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有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肯定都会有大量效颦者紧随而来,这就等于催促着大家去建设更多的WhatsApp。”私营企业及风险投资资料公司CB Insights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桑沃尔(Anand Sanwal)表示,“这自然又会带来衍生结果,带动更多人去投资这种企业。”

  现在,由于一些WhatsApp用户害怕Facebook可能带来的改变,转而投靠该公司的一些竞争对手,使得后者的用户数量大大增加。比如说,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去年建立于柏林的,同样提供信息服务的Telegram就发推称,十八个小时内他们就新增了400万用户,这导致公司服务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

  不过,在上周的投资者会议上,扎克伯格其实表示过,Facebook计划让这家移动信息公司继续独立运作。WhatsApp的既定政策是广告,不收集客户数据,首年服务免费,第二年也只有99美分。

  在这笔交易之后,其他信息公司的身价完全可能水涨船高。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当中,移动初创公司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投资,总额度超过10亿美元。旧金山是2013年移动初创公司成立最多的城市,第二位是纽约。

  PrivCo的皮萨斯基则指出,在Facebook这次抛出重磅炸弹之前,其实已经有一次不小的交易了。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以9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位于塞浦路斯的信息初创公司。

  “接下来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谁真正能够预料?WhatsApp也是平地起惊雷的。”皮萨斯基认为,两家较小的移动信息公司Kakao和Kik比较值得关注。Kakao Corp。是2010年在韩国创建的,用户1亿3300万;Kik是2009年在加拿大创建的,用户1亿。《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本月早些时候,Kakao已经走到了接近雇用IPO投资银行家的节点上,预计他们上市之后,身价将超过20亿美元。

  不过,无论怎样,WhatsApp的价值和其他几乎没有营收可言的年轻企业极高的估值都将让科技企业家们变得更加志得意满。这也将为互联网泡沫回归提供危险的燃料——反正那些没有稳定的,能够独立的经营模式的企业也会被科技巨头收购。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在硅谷和旧金山——对科技社区爆炸性增长的抗议声的原爆点——情况只能变得更加糟糕。(子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亚冠迪亚曼蒂首秀两球 恒大连入4球4-2
  • 娱乐40岁林熙蕾二胎剖腹得女 丈夫赞超美
  • 财经刘迎霞旗下基金认购单位官员相继落马
  • 科技最大交易平台MtGox关闭重创比特币
  • 博客蒋方舟:没有女人能挣脱两性市场估卖?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内地3大学进QS世界排名前20 考研成绩
  • 陈晓阳:大盘迎来矫枉过正时间
  • 一和家家:大趋势是不是已经走坏
  • 谢作诗:余额宝只会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罗慰年:美国反腐是拍死苍蝇吓跑老虎
  • 叶檀:股票市场众叛亲离
  • 徐斌:今年房地产不会崩盘
  • 黄凡:“各类宝”究竟是神是魔?
  • 陈思进:美国年轻人的失业危机
  • 皮海洲:“场内余额宝”颠覆A股
  • 江濡山:用“混合所有制有”玩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