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厉以宁(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 17:53  《企业文明》

  厉以宁:从理论上讲,国家投资一定要看效益,最怕出现“W型”增长。所谓“W型”增长,就是增长速度放缓时国家投资,一旦经济增长上去了,又造成了产能过剩,内需没有扩大,于是又开始下降,再投资再上升,以此往复。

  为了防止出现“W型”增长,应该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认真考虑这笔钱该怎么花,不能完全搞基本建设。为了长远经济发展,基本建设是必要的,但可以让民营企业更加灵活,让民营企业进入政策采购订单名录。二是为了实现经济转型,针对年轻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增加熟练技工。三是国家一定要有整体规划,认真考虑哪些行业产业已经过剩了,哪些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还能提升,哪些产业是缺乏的,从而减少盲目性,使投资更有效率。

  记者:在已经出台了4万亿元计划的情况下,您认为还需要再出台新的刺激方案吗?如果下一步增加投资,最应该投向的是什么领域?

  厉以宁:先把现有的政策用到位。国外是有一种声音说中国是不是会再来4万亿元、8万亿元的刺激计划。我的看法是,把现有的4万亿元用得有效益,别浪费,如果这4万亿元刺激后仍需要增加,那是下一步考虑的问题。

  如果要再增投,首先要解民营企业之困。包括政府订货中,民营企业应该有份,出口部门的民营企业在享受出口退税方面是否还有更多空间?还有,过去两年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政策措施,应该及时取消清理,不要在经济变冷的情况下还用过热经济时的手段去应对。

  不要幻想中国现在强大到可以救世界

  记者:最近,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和世行行长联合署名发表文章,认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取决于中美两个大国,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厉以宁: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取决于美国、西欧这些传统强国。美国是在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下一步效果如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始终难以预料。不要夸大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作用,这个时期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减少危机对中国自身经济的冲击。不要幻想中国现在强大到可以救世界了,不要陶醉在这个英雄梦里洋洋自得。

  记者:此轮的增加投资出现了向国有企业、大企业集中的趋势,会不会导致“国进民退”?

  厉以宁:我想不用担心。进和退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情况不同。我们不提“国退民进”,也不提“国进民退”,应该通过领域开放、准入公平,该进的进、该退的退、该联合就联合。现在确实存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不平等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呼吁的“非公经济36条”仍然没有真正落实。

  记者:您预计会不会出现很多人猜测的所谓“金融危机第二波”?

  厉以宁:经济学家不是预言家,很难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值得注意的是,要观察可能来临的变化,是新的危机还是上一波的余波。

  政府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  WTO

  基本原则

  记者: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又有了抬头的趋势,像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印度抵制中国玩具,等等,您怎么看这些现象?

  厉以宁: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分两种类型——公众意识主导的保护和政府为主体的保护。政府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违背WTO基本原则的,这种指向封闭的行为,对国家长远是不利的,但公众的意识是不受国际贸易规则约束的,比如韩国人购买国货的热情。对于民间的倾向,应该说不鼓励也不提倡。中国数码相机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非要鼓励国人买国产相机吗?三鹿奶粉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还要鼓励国人非去喝国产奶粉吗?

  中国外贸进出口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外贸依赖度高。出口依赖度高是由进口依赖度高造成的,石油、铁矿石、铝矿石、先进设备等等,都需要进口,进口就需要外汇,要不出口除非先不进口。出口和进口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地看待。

  长期以来存在的贸易顺差问题,也和进口有关。中国的进口,一部分是满足国内需求,还有相当部分是为了满足出口而进口的中间产品,因为中国出口的一半是加工贸易,即所谓的“两头在外”。

  所以对出口和进口的问题,要从能源结构、科技进步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未来大量使用新能源,小汽车上用的都是氢电池,就不需要那么多石油了。如果我们的科技发达了,也就不需要进口这么多先进设备了。

  但有一点很重要,一个国家适度的出口依赖度是正常的,比如25%的出口依赖度。目前我国的这个数字是37%,适度调整,开辟国内市场,实现出口转内销,扩大内需应该包括这层意思。

  记者:中国的民间资本相当活跃,此前很多人在提,让民间资本浮出水面,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为什么不提倡民间资本发挥作用呢?

  厉以宁:民间信贷的基础是信任。孟加拉的做法是联户担保,但这样的民间信贷,政府提倡是行不通的,可能适得其反。民间信贷也应分清性质,扶植正常的民间资本也是应该的。

  增加投资对走出就业低谷作用有限

  记者:把土地从农民的生产资料转变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个方向,会不会变?大量的返乡农民工能真正重新回到土地上吗?

  厉以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继续推进。准备工作如果不好,宁可步子慢一点。土地的改革不能快不能急,否则真的可能出现后遗症。所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除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外,还要加上一条“社保”。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土地保证的是农民不失业,保证最低生活标准,所以尽管有这么多不合理之处,也应该看到二元体制对农民保障的考虑。但是在今天,这个体制显然已经严重不合理。

  说到农民工失业问题,从这次应对危机时政府的做法来看,政府增加投资并且注入实体经济的决策是正确的,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有助于使经济走出低谷,但这并不等于就能使就业尽快走出低谷。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了,能解决大批下岗回乡女工的就业吗?能让那些多年来习惯于在沿海制造业企业工作、并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安心地去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干活吗?看来可能性不大。

  所以,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增大的挑战,还有必要采取这么5项措施:一是以扩大融资和支持兼并重组的方式,让一批有市场的民营企业迅速复苏发展,以吸引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二是政府帮助那些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的社区、街道服务单位,让他们增用劳动力,如环卫人员,维护治安人员和照顾老人、病人、孕妇、儿童的服务人员等。三是回乡的农民工,如果愿意在本地乡镇自行创业的,可以给予贷款帮助,让他们在乡镇开店、开小作坊。四是对已经多年在制造企业中工作而目前下岗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在培训期间可以发给相当于原来工资的50%~60%的补贴,让他们安心接受培训,以便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五是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范围,使更多的山区、半山区农民实现“包山到户”,发展林下经济,使得回乡的农民工有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医改和扩大内需的长、短期关系

  记者:请您具体分析一下医改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厉以宁:医改的目的是让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此过程中,也将扩大内需。首先是有利于提升消费信心,医改在解决了人们看病的后顾之忧后,人们就敢去消费。其次,医改涉及许多行业,比如机械制造、精密仪器、药品药械等,医改将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再次是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后还会增加许多就业岗位,特别是医疗服务,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