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鲁格曼:向笨蛋提供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22:4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专栏文章《向笨蛋提供救援》,批评奥巴马政府救援银行系统的行为,以下是摘译:

  问:如果你把别人的一大笔钱亏掉了,你会怎么样?答:你将从联邦政府得到一份厚礼——不过总统在将钱交给你之前要先数落你一顿。

  我这么说是否不够公正?我也希望如此,但眼下似乎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明确一下,我所指的不是奥巴马政府大幅提高政府支出来刺激就业和产出的计划,这一做法是完全恰当的。我所说的是政府救援银行系统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成为“柠檬社会主义”的一个经典案例:如果出了问题,由纳税人来承担损失,但如果一切正常,受益者将是股东和公司高管。

  最近我读到奥巴马政府一些要员对金融政策的评论,看完之后我感觉仿佛时间倒流,好像又回到了2005年,格林斯潘仍大权在握,而银行家仍是资本主义的英雄人物。

  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准备诱骗纳税人去填补系统黑洞时说:“我们的金融系统是由私人股东运作、由私人机构管理的,我们愿意尽一切努力来保存这一体系。”

  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报道中根据政府部门的信息来源,称盖特纳先生和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认为政府无法选出好的银行经理人”——大概比较的对象是在几年的时间里亏损掉一万多亿美元的私人部门天才经理人。

  即便政府已经投入了那么多钱,这种偏向私人控制的先入之见似乎会扭曲政府对金融危机作出的反应。

  现在,我们必须想办法给金融体系提供支撑。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天下大乱,说明允许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对经济的健康非常有害。而现在不少大型金融机构正处在崩溃的边缘。

  因此银行需要更多资本。在正常时期,银行可以通过向私人投资者出售股份而筹集资本,后者换回了一份银行的所有权。于是你可能会想,如果目前银行不能或不会向私人投资者筹集到足够的资本,政府应该承担起一个私人投资者的角色:用资本换回部分所有权。

  但现而今银行股太不值钱了,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加起来市值只有520亿美元,因此所有权不会是部分的:将纳税人的钱注入银行且足令银行转危为安,事实上将会使它们成为公有制企业。

  我对这种结果的反应是:那又怎样?如果拯救银行是由纳税人来买单,为何他们不应该至少在找到私人买家之前获得所有权呢?但是奥巴马政府似乎在尽力避免这种结果。

  如果新闻报道无误的话,银行救援计划将包括两个要素:政府收购部分银行问题资产并对其余资产提供担保。担保将是送给银行股东的一份厚礼,但收购则不然,只要价格合理的话。不过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定价的依据可能是“估值模型”而非市场价格,这意味着政府这一行为也将送出一份大礼。

  而作为可能向股东作出巨额补贴的回报,纳税人将得到——呃——零。

  是否至少应该对高管薪酬作出限制,防止出现更多已经激怒公众的骗钱行为呢?奥巴马在最近的发言中曾谴责华尔街的奖金发放,但是根据《华盛顿邮报》,“政府可能不会对大多数获得政府援助的金融机构实施更严格的高管薪酬限制”,因为“限制过严可能使得一些机构不愿请求援助”。这意味着奥巴马先生的慷慨陈词只是作秀。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