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厂长马胜利: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16:3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B

  后马胜利时代

  马胜利泪洒西湖

  马胜利退休后孤独之极,躲在家里三个月没有下楼。此后他在石家庄火车站北边的清真街上开过“马胜利包子铺”,生意还不错。他的一位旧部与几十名下岗职工搭起了一个造纸厂,让马胜利承包。但这家企业几年后便渐渐消失了。

  2004年,杭州,10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西湖论剑”,他们都是中国首届优秀企业家。

  此时马胜利已沉寂了10年,成为一名普通市民,巨大的落差让他“泪洒西湖”。

  依然驰骋沙场的“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仍然说:“80年代马胜利是我们的代表。”聚会之后,汪海“承包”了马胜利。然而,这次“承包”很快便悄无声息了。

  马胜利现在依然住在石家庄市栗新小区,这个他已经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内。客厅的墙上,挂满了马胜利获奖证书和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柜子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奖杯。

  “现在年纪大了,没事在家呆着。看书读报,帮着女儿照看孩子。”与24年前的“晓行夜不宿”相比,马胜利的确成了一个闲人。

  C

  对话马胜利

  “思想太超前对改革也不利”

  中国诞生的第一个“集团”,非“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莫属。然而,这个跨省性的集团只是昙花一现。马胜利苦笑着说:“思想太超前也不利于改革。”

  记:现在企业集团林立了,而您是我国第一个搞“集团”的带头人。而有人也认为正是您铺的摊子太大而陷入危机中,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那个时代打一个长途电话都很难,现在出国跟跨省市似的。那个时代呢,交通、通讯、包括我们的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等,那都没办法,你太超前有时候也不行,对吧?我们那时叫“摸着石头过河”,我是光顾着往前跑了,但是没有注意脚下的石头。

  记:您认为失败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什么?

  马:我在那本书上(《风雨马胜利》)不是总结了“十大失误”嘛。第一条就是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还有就是做了一千多场报告,牵扯了我很大的精力;再就是缺乏创新,太骄傲自满了。

  记者手记

  没人能永远站在浪尖之上

  就像战争造就了拿破仑一样,改革也造就了马胜利。

  中国的80年代,是一个巨人睁开惺忪的眼睛刚刚苏醒的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子往哪里走,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不改革死路一条!而那时农村的“土地承包”已经为城市改革找到了方向,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吃蟹第一人”,这个人,要么成为英雄,要么就是狗熊。时事给了他机会,同时他又真真切切地把握住了机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而扮演我们这个角色的人就是马胜利。

  他在厂门口挂上1.5米高的牌子,上面写着“厂长马胜利”,还振振有词地说:“名片上印的名字字体都比单位大,我挂到门口为什么不行?”

  马胜利事如其名,胜利来得甚至没有什么偶然性。随后,鲁冠球、汪海、冯根生……一个个企业改革的弄潮儿应运而出。80年代是“马胜利时代”。他用“承包”两个字,创造了企业的一个个奇迹,一个个神话。

  历史的进程后浪推前浪,没有人能够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所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马胜利从改革的舞台上渐渐沉寂。一切风平浪静之后,一切都是历史,历史会记录时代,会记录英雄。历史还有无限的空白页,等着书写今后的是是非非……

  “改革开放30年全国报网联动媒体”《齐鲁晚报》记者鲁超国刘海鹏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风雨马胜利》(马胜利、高梦龄著),《激荡三十年》(吴晓波著)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