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郭广昌重归保守:持续接近中国GE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03:17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口气时,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复星人这样评价郭广昌。正是他带领复星,走上了产业与资本对接的道路

  如今,复星又提到了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就是战略投资与金融服务,更好地与基金、资本结合投资产业

  眼下的郭广昌,已经不再是体味着上市以后的成就感,而是思考着肩膀上沉重的担子。郭广昌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将更大的资金使用好,把握住一些新的机遇。

  “以前公司在投资方面只能考察和论证十多亿元人民币规模的项目,现在三四十亿元的项目也可以考虑了。”

  7月16日,对于郭广昌和他的复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内地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国际登陆香港联交所。

  郭广昌认为,在适度的多元化中做到彻底的专业化,就是复星的核心竞争力。借助这次上市,郭广昌对复星定位的阐释也更加清晰——做中国潜在的增长行业的发现者。

  8月2日,郭广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第一财经》频道《会见财经界》栏目以及《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郭广昌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一定会出现中国的GE,中国的三菱,中国的三星,或者内地的和黄。而复星,就是要充当这个角色。

  在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在整合机会与控制风险之间,郭广昌带着他同样年轻的管理团队,一直努力寻找着平衡。

  综合与单一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市场通常比较喜欢业务较单纯的公司。可是这一次,综合业务的复星依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认为这并不奇怪。“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资本市场之所以不喜欢有一部分综合类公司,并不是因为它是综合类公司,而是因为它没有成长性。”郭广昌举例说,资本喜欢像Google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因为它只做一个业务,而SHI Google带来了增长。“投资企业,首要目标是投资它的增长,投资它的未来。”

  在上市之前与投行等投资人的沟通,郭广昌始终坚持重复的只有两个问题:第一,你相信中国经济会增长吗?如果你不看好中国经济,我们这个潜在的高速增长产业的发现者也就没有用武之地;第二个是,你觉得我们这批人怎么样,我们能够抓住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吗?抓住增长机会之后,有没有能力通过管理提升所投资的企业的价值?“如果你不相信这两点,我觉得你也不要投资了。”

  复星给国际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反周期投资的几个案例。比如,抓住行业周期低谷,在黄金价格迅猛增长前,投资了招远金矿;在中国证券市场最困难的时间段发展证券公司等。

  “外界都说综合类企业爱冒险,其实复星与很多企业相比,是很保守的公司。”郭广昌说,复星一向坚持长时间研究后的稳健投资,对整体环境、行业、企业做持续的研究,从行业中筛选出超过中国GDP增长速度的少数行业,并在这些行业当中,持续跟踪已经成为或者有潜力成为前十强的企业。在跟踪的基础上,再把握最佳的进入时机,争取较低成本的介入机会。对于想投资的企业,复星都会关注企业盈利的能力、团队的竞争力和资源的竞争力等几个考核指标。

  比如,对海南铁矿的投资,复星从关注到签署合作意向书就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又比如为了入股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复星已经跟踪研究了很久,从排名全国前列的中小城商行中选出了2~3家,跟踪研究,四年来每年都会去访问。

  国际投资者在复星上市前的仔细考察,对复星团队把握和管理中国机会的能力,打的也几乎是满分。

  复星创业四人组都是复旦的同学。理性辩证的郭广昌是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的梁信军是副董事长兼总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汪群斌是复星医药总裁,专攻生物医药;范伟则掌管房地产,两人都属于认真务实型。复星董事会的人数也增加到七人。每月董事会总是争论不休,从未风平浪静过。

  “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在战略思考上,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复星人这样评价郭广昌。正是他带领复星,走上了产业与资本对接的道路。

  如今,复星又提到了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就是战略投资与金融服务,更好地与基金、资本结合投资产业。

  “中国目前现状是创业型企业家占主导,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基金帮助他们成长,他们不仅需要财务上的支持,也需要复星这样已经摸索了15年的管理能力和经验,甚至包括如何跟政府很好地沟通。”

  发现与管理

  郭广昌认为,“发现机会”的能力,正是复星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非常注重研究,希望自己能够看得远一点;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还是企业家对市场的直觉。我跟很多海外的投资人说,你觉得你来中国投资,跟我在中国投资谁更强?对市场的敏感度,企业家这种对市场的直觉,是MBA教材里面学不到的。这个就是一种本能,或者就是多少年经验总结之后,带来的一种积累,就像运动员,多少年重复一个动作之后,很多东西很自然地就能做到了。”

  发现机会后,更难的则是后续的管理和整合。在郭广昌的办公室,放着很多书,其中最多的当属杰克·韦尔奇的管理书籍。从确定做综合类企业的那一天起,郭广昌也一直在寻找着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如今,他总结出了一套理论。

  “首先你有一种文化,一种包容的文化,因为你不是做一个产业,你是要做多个产业,那么多个产业做好的前提就是人,你能不能把多个产业需要的人才,都融合到你这里来,这是根本之根本,人不是机器,有钱就买来的,人是需要文化去凝聚的,去团结起来往一个方向走的。”

  在复星内部,最重要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汇聚成长力量”,这一口号出现在复星的各个楼层和复星的户外广告上。郭广昌很赞同柳传志的管理方法,就是不一定样样都要自己专业,而是多去听不同的声音,跟专业的人更多地就管理、理念、愿景、方法方面进行沟通。

  在汇聚人才,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同时,郭广昌也非常注重激励机制。

  在复星,各个业务的高管也有股份、有期权,但是不是“大一统”的标准。复星的期权计划是分层次的,跟所做的工作密切相关。复星的企业文化里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创造价值,管理团队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员工的收入要和创造价值相关联。

  勇于给自己制定高目标并且完成它,是复星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复星集团内部,当初创业的“四人组”依然各司其职,并激情满满。更不为人知的是,四人虽然持有复星的大部分股份,但从来没有在年底分红过,而是把越滚越大的资金投入到机会多多的中国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会有更多的极具庞大增长潜力的新商机不断出现。未来。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于其他与我们现有业务相关的高增长行业。我们也计划将核心业务与相关行业进行整合以发挥协同效益,并巩固主要市场的占有率。”在香港上市当天,郭广昌如此憧憬。

  郭广昌

  ●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后和同是复旦的同学梁信军等人用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