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仰融悲情(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14:39 经济观察报

  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资本运营大师,其胸怀、格局当然非常人可比。这一刻的仰融,俨然一个民族汽车拯救者的形象

  也许过了很多年后,当教授们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汽车的成长史时,都会不可避免地用一种复杂难辨的口吻,幽幽地说:“从前,有一个人,叫仰融……”

  1991年夏天,中国商业界最轰动一时的新闻是“罐头换飞机”。南德集团的牟其中用价值4亿元人民币的500车皮日用小商品换回来4架苏制图-154飞机,他自称从中赚了8000万到1个亿。当人们正热烈地议论着这件事的时候,35岁的仰融坐在大皮椅上,一脸的不屑。当时,他潜心策划的一个资本运作项目已近尾声,而日后看来,它的确比以物易物的“罐头换飞机”要高超和精妙得多。

  人们一直对仰融的身世知之不多,他原名叫仰勇,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人,初中毕业后,先是做了一阵子厨师,后来承包过家乡的一个小商店,再后来到江阴市外贸公司上班,后来到上海搞

股票买卖。当年的上海东湖宾馆是早期炒家们的根据地,沪上颇著名的杨百万、刘太、朱焕良等人都在此扎营做庄,仰融日日跟这群人厮混在一起,兴风作浪,很是赚到了一点钱,同时也历练出一番纵横开阖的运作本领。在某一月,他索性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仰融,大抵有“仰仗金融”的寓意。1989年,受知名金融教育家、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许文通的赏识,仰融赴香港创办华博财务公司,其初始出资方为许担任董事长的海南华银。

  人在香港,心系内地,仰融深知国营企业的资本变革将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沈阳金杯汽车是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营企业,1988年它向国内外发行1亿元股票,历时一年有余却响应寥寥,公司甚至曾在国家体改委的大院里贴布告卖股票,整整一天也只卖出了2.7万元。便在此时,仰融上门洽谈,1991年7月22日,仰融以1200万美元买下金杯汽车40%的股份,之后他又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仰融为此专门在太平洋小岛百慕大设立了一个项目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此公司由华博100%控股。这时候,仰融还悄悄完成了对华博的资本改造,其股权结构改为仰融占70%、另一自然人占30%,法定代表人仍是仰融。据2003年的媒体披露,有档案显示,仰融一手策划华晨收购沈阳金杯,其所有投入的现金则均来自许文通掌控的海南华银。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长袖善舞的资本组合之后,仰融开始筹划在美国的纽约证交所上市。当时,中国还没有成立证监会,仰融的一切运作均无先例可循。为了让上市公司有一个更为合法、合理的身份,仰融筹划成立了非盈利性的 “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控股、中国金融学院和海南华银四家,就这样,仰融戴上了一顶有众多垄断性国营资本背景的显赫的“红帽子”,它让这位资本枭雄得益于先而倾辙于后。199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对纽约证交所来说,这也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只正式挂牌的股票。它在当年的美国股市轰动一时。

  下转38版

  上接36版

  华晨上市让仰融一战成名,他很快意识到,无意中踏入的汽车行业也许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领域。从1995年起,仰融以大股东的身份接管了金杯客车的管理权,把精力逐渐转移到经营工作上。当时的汽车行业因多年的垄断经营,各大汽车厂家均裹足而行,无太多的战斗心,业内“行规”重重,暮气十足。当仰融真正进入之后,这位大局观十分清晰和敏锐的战略家很快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颠覆者”。

  金杯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海狮牌小客车,在这个市场中,长春一汽的解放牌面包车是当之无愧的“小霸王”,风头正劲。仰融把全公司最精良的研发人员全部调集起来,专门针对“小解放”开发出一款低成本的海狮

新车型。在这期间发生过一段很见仰融性情的轶事:仰融曾去长春拜访一汽董事长耿昭杰,耿以傲慢待之,仰不忿。海狮新车型设计出来后,仰融卷着图纸再找耿昭杰,说:“我这个车一卖,你的小解放肯定就不行了。但是我开发这个车呢,也肯定要亏本。我一个月生产五百台,一年打个折就是五千台 ,你每台车给我一万元,总共五千万元,我把这个型号的许可证卖给你。这个情况,我是通报给你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按我的方式干了。”

  耿昭杰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一定以为他疯了。新海狮推出市场之后,因其造型新颖、价格低廉、营销手段灵活而深受中小城镇用户的欢迎,仅一年后,一汽的小解放就由盈利转入亏损,又两年,被迫退出了竞争。

  从1997年底起,仰融就开始筹划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打造一条年产10万辆的国产轿车生产线,他提出,“要制造拥有百分百知识产权的中国轿车。”此言既出,业内领袖一派摇头景象。

  仰融造轿车,并不像别的企业家那样,按部就班,沿台阶而上。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资本运营大师,其胸怀、格局当然非常人可比。他在自主品牌的打造上实行的是双轨并行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委托设计、自身滚动积累的方式培育核心研发能力。华晨出资1亿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仰融出任理事长;另一方面,打破常规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加入WTO的大氛围中,和世界级别的汽车公司寻求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合作。他先后与

宝马、通用、丰田等五家国际大汽车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仰融得意地称之为“五朵金花”。

  在“金花”们的拥围下,自主产权的轿车研发便不再是闭门造车。除了围绕汽车构筑产业和资本平台之外,仰融还频频出手,涉足其他领域,在他的强势运作下,华晨如大章鱼般地伸展出众多的支脉,到2001年前后,仰融打造出一个市值高达246亿元之巨的华晨系,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系内各种关联公司158家,其中控股138家。华晨拥有8条汽车生产线,10多家汽车整车和部件工厂,在中国汽车行业形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金融-实业”交融结合的体系。在仰融的规划中,未来的华晨将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形成汽车、金融和基础建设等三大板块,其中汽车占总产值的80%,到2010年实现150万辆的产销,2000亿元的营业收入,200亿元的利润。无疑,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华晨就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2000年12月,第一代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在隆重的下线仪式上,仰融兴奋地手举一幅“中华第一车”的书法向到场的嘉宾和记者展示自己的梦想,他宣称:“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惟一敢和外国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这一刻的仰融,俨然一个民族汽车拯救者的形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