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鲁志强:加强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5:13 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鲁志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央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中央将循环经济定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循环经济的起步就处于一个高起点上。从近年来试点、立法和各级政府发展规划看,我国循环经济开端是良好的,中央政府所采取的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是正确的。但我们从调研中,也看到实施循环经济面临着
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社会认识还不够到位。突出表现在政府“热”,企业“冷”。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常用的关键词之一,频繁出现在各种报告、规划和媒体中。但相对而言,企业积极性不高,大多还处于被动观望状态。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也参差不一,不少还认为是“环境保护”别称,或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说法,少数甚至变成了万能政绩筐。

  二是缺乏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基层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支撑,法律和政策不适应等实际问题。变成了“循环”了就不“经济”,或者“经济”了就“循环”不起来。

  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要尽快编制循环经济长远发展规划

  世界上推行循环经济的都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是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达到高度发展水平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使在这些国家,循环经济也没有全社会完全成功的先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循环经济无论是体制基础和物质基础都相对缺乏。从而使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具有了某种跨越发展的色彩。从全球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和重点也不同。例如,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和再利用废弃物,而我国则主要应是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因此,中国实施循环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只有高扬创新旗帜,才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之路。

  中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和要求。但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尽快研究制订具体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以统一认识,协调步伐,防止循环经济流于形式和口号,甚至沦为争项目的新由头。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指导,突出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突出改革体制障碍,突出解决机制矛盾,完善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重要资源的循环利用目标、实施途径和指标体系。

  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从传统的增长方式转向循环经济,不仅是发展战略转折的宏观问题,也是涉及各级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利益调整和行为方式转变的微观问题。从本质上讲,实施循环经济不否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而是争取更高层次的协调和共赢。循环经济与企业长远、整体目标是吻合的,但与企业近期、个体目标则不一定相符,甚至相悖。因此,与“外部性”概念比较,循环经济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任务尚未完成,又要超前向循环经济转变,这就提出了双重的高标准要求。

  因此,对政府而言,实施循环经济,要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公共管理职能,改进各级政府评价机制和指标;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环境,改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要加快制定新的行业设计、产品、环境、再生资源产品及市场准入标准、标识;要加强协调引导,以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新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对企业而言,目前缺乏推进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是市场机制的选择结果。从理论上看,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可以在两个环节产生效益,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的效益,二是减少废弃和排污费用。但在我国资源低价、环境成本外部化的情况下,这两方面的效益都难以实现。相反,企业实施循环生产还需要新增投入,要承担再生商品的市场风险,还要承受回收废弃物的附加成本,加之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都会导致企业观望却步。要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的赢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生产有利可图,才能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换言之,中国循环经济在相当一个时期都将是政策性经济,需要适宜的政策环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快高消耗、高污染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淘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样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才有可能推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要加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研究

  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是一个全新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建立城市或更大地区的大循环经济体系,要横跨多个产业系统,处理复杂的物流和利益关系,没有深入的调研,不可能形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可操作模式。以提高废旧物资的利用价值为例,我国的资源回收率并不低,问题在于没有得到高值利用。例如,汽车废旧

发动机回炉只能利用其3%的价值,而用于再制造可利用其价值的80%。显见,潜力是何等巨大。因此,无论是通过制度创新创造适宜环境,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手段,都需要国家从转变增长方式的高度,组织力量跟踪调查,加强投入,系统研究,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是作者3月8日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