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品牌缺无制约我国电梯产业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9:17 中国质量报

  芬兰通力电梯公司拿下北京首都机场亿元大单的消息,在一些国内电梯企业中引起思考:本土电梯将推出什么有竞争力的产品来与国外电梯巨头们争雄?

  据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任天笑介绍,目前,国外最好的20多家电梯企业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凭借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优势,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服务理念,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经营的手段赢得了中国80%的市场份额。

  郑州海神电梯公司的刘辉认为,市场份额不能完全说明问题,80%里面同样含有我们的技术和资金。比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4家合资的企业,而芬兰通力同样在日前也和本土的浙江湖州巨人公司合资成立了巨人通力电梯公司等。

  芬兰通力电梯中国总裁姜威对中国本土电梯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力同样感到压力,他告诉记者,这些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掉头快,市场嗅觉敏锐,经营方式灵活,设计研发能力很强。中国本土企业在电梯生产的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创新技术,因为电梯行业的产业链很长,一个企业并不能包办电梯成品中的全部零部件生产。据新加坡新安建筑事务所的顾问建筑师刘晓宇介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高层板楼建设规模的扩大,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8位元和16位元微电脑控制的交流双速、交流调频电梯正符合这些要求,给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直从事板式小多层开发的北京中瑞建达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张强也认为,“容积率”一直是设计师和
开发商
在电梯使用中共同关注的要点,国内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上、安全上都不比国外电梯差,而且价格优势十分明显,但在较大的工程中还缺乏竞争力。

  据了解,1980年中国电梯起步,1996年我国的电梯生产能力不到3万台,进口了7000台。而到了2004年,电梯生产能力达到了11万台,出口7800台。目前全国共有电梯企业300多家,另外还有100多家电梯配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50%以上都有自己自主品牌的产品,2004年产值已超过300多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有梯次的电梯产业链,产品已出口到85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电梯市场需量最大,生产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产品质量最好的国家。但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电梯企业生产规模不够,一般年产50台左右。由于100多家电梯配件厂家的支持,一些电梯企业甚至不需要机器和厂房就组装出了质量合格的产品,这与我国巨大的电梯生产及需求市场是极不相称的。如何达到规模效应而不是“散装”呢?姜威建议上规模。他说,散装只能装出产品,却永远装不出核心技术,创不出名牌。中国本土企业缺失的不是技术,他们在细微的研发,比如反复对乘坐舒适度的试验上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但规模太小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

  任天笑表示,中国电梯协会正着手实施以这些内容为主的工作,特别是要抓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依托的企业,鼓励自有

知识产权的企业联合,淘汰无序竞争的小作坊生产,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打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作者:杜 吟

  (来源:本站原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