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我国巨额顺差负面显现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6:39 中国消费网

  事实再一次证明,预测经济走势比预测地震容易不到哪里--就在6个月前,当《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年春季)》发布时,人们预计今年中国的外贸顺差大约在300亿美元左右;6个月后,这一数字在报告秋季版中被修正为900亿美元,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

  考虑到中国的外贸总值今年将突破14000亿美元,似乎9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不大;但从另一方面看,9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总值,甚至超过了很多国
家的年度外贸总值。种种迹象显示,伴随着巨额顺差的,将是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和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现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贸企业正在迎来一个越来越“紧“的国际贸易环境。

  “从天而降”的900亿美元贸易顺差

  今年的外贸顺差会达到900亿美元,确实出乎意料。专家表示,仿佛“从天而降”的巨额顺差是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首先,出口的快速平稳增长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内出口政策调整的共同结果。一方面,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依然较快,国际资本流动再度趋于活跃,跨国直接投资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对中国出口产生了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9.4%,由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形成了“出口挤压效应”,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和压力都有所增强。

  此外,

出口退税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前几年外商投资较快增长,形成了较大的制造业产能,也成为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出口增长相比,进口增幅的回落更引人注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说:“今年外贸顺差增幅这么大,主要是进口增幅明显下降。今年1到9月的增幅是16%,而去年同期的增幅大概是43%。进口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宏观调控的影响。”

  商务部调查表明,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投资需求放缓,直接导致了一些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进口大幅回落。前三季度,钢材进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93万吨;一般贸易项下的机械设备进口下降了4.4%。

  此外,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类电子产品、合成纤维等产品进口下降;由于上半年

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企业减缓了进口节奏,也成为了进口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

  巨额顺差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经济学者指出,中国外贸巨额顺差的出现,其基本背景是全球经济复苏。但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特殊地位,9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使中国外贸承受了巨大压力。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李荣灿说:“回顾全年,大量的净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投资需求减弱可能带来的经济波动,但贸易顺差过大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多。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达到89亿美元,比2004年前三季度的11.1亿美元增长超过7倍。

  李荣灿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一些主要经济体以“高失业率”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对商品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以纺织品“设限”为代表的一系列贸易摩擦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此前表示,今年以来由于美国设限,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对美国出口至少减少了20亿-30亿美元。此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也直接阻碍了中国外贸的正常进行。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劳工标准问题也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其次,巨额顺差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第98届广交会上,大多数行业都直接感受到了

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给出口带来的直接影响。李雨时说,中国出口已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受国际市场空间和贸易保护的限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对2006年的出口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经济必须走内外需并重之路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我国庞大工业产能一方面使70%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资增长和国际市场来消化,但是,重要能源、原材料以及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瓶颈的存在,难以支撑持续的投资高增长,而依靠国际市场则必然受到全球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的双重制约。

  目前,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05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发生结构性变化。据测算,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9.5个%,其中净出口带动3.6个百分点,外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李雨时说,“国内市场容量不足约束”、“国内资源供给不足约束”和“劳动力就业过剩约束”在客观上决定了外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必然占有重要位置。但从长远来看,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状况的改善,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应作为一个长期政策取向。

  扩大内需,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也有很多机制需要完善,在98届广交会上,许多企业在被问及“为什么更喜欢做外贸不喜欢内贸”时,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李雨时说,目前分配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相当程度上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有关,尽管从长期供求关系看,中国的就业矛盾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过低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长期保持。(编辑:谭捷)

  作者:新华网王攀 车晓蕙 张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