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商务部: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千亿美元(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0:01 中国消费网

  求解

  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巨额贸易顺差突显出我国内需不足,减少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是鼓励内需。他建议,可以考虑分析购买力的人群分布
,分段开拓消费市场。

  周小川引用了一组数字: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看,高端10%的户占总收入25%,低端10%的户占2.3%;高端20%户占总收入40%,低端20%户占6.4%;高端30%户占总收入52%,低端30%占12%。又有人估算,高端20%户的银行储蓄占居民总储蓄12万亿元的80%。

  “不管道义上是不是愿意接受,购买力的很大比重在高端,高端消费潜力大;促进中高端人群增加消费,对扩大内需来说是事半功倍的。”周小川表示。

  但李雨时认为,实际上中国最大问题就是供需结构不平衡,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缺乏消费能力去满足需求。“为何目前老百姓这么需要房子却买不到房子?有人说

房价高是因为多数人存在投机心理,但有多少人为投资?多少人为的是为生存?”李雨时说。

  李雨时认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体系的薄弱,也造成许多市民没有足够资金满足消费需求。

  “该调整的应该是消费能力。”王小广说,东南亚许多国家建立了“经济高增长分享机制”,以便及时把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让从业人员消化,用于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他认为,这不只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他认为,提高消费能力最重要的群体是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

  “经济学告诉我们,收入水平越高,生活条件完善,消费希望就越低,收入水平低的消费需求高,但没有足够收入保持。而我国农民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三成多,所以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王小广说。

  他说,往年的经验证明,农民增收最终还是要依赖粮价的上涨,因此他提出“在建立三大保障的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的紧运行”的策略。

  即在保障国家粮食储备、保障农业技术储备、保障耕地储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供小于求的局面,促使粮价获得稳步上涨的空间,从而通过粮价的温和上涨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上涨。

  “由‘一高一低’(高增长低通胀)变成‘两高一低’(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将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王小广认为。

  宋国青则对扩大内需的方法表示赞同,但他认为“扩大内需不是口号,关键性手段是调整

汇率,不能寄希望于消费。”宋国青认为,调整消费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近几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资源型企业利润尤其是石油等大企业利润增长飞速,这些累积成了一个新的巨大社会储蓄。“有些人光看储蓄率,认为个人储蓄率提高,实际上这是错的,居民储蓄并无提高,刺激消费效果未必明显。”他说。

  宋国青认为,增加内需主要应该扩大投资。顺差是国际上的投资,减少顺差实际上等同于用国内投资替代国外投资。国内投资增加,出口也增加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那么就需要靠汇率这个杠杆来调节国外投资和国内投资的比重。

  不过,李雨时认为,外汇储备多、出口顺差大,理论上来讲,货币就应该升值,但布雷森顿体系瓦解后,事实上汇率作为货币价格尺度的职能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汇率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决定。

  “如果按照理论去推算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的话,那么以美国贸易逆差、财政赤字的经济状况,美元早就该贬值了。”李雨时说。

  增长新模式

  扩大内需还是外需拉动?

  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除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强大动力之外,外需拉动占有越来越大的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

  王小广指出:“贸易依存度过大将带来两方面不稳定性。”一是贸易依存度过高后对资源的依赖,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对资源进出口造成损失;二是今年GDP增长7%,但外贸顺差就占了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旦出口下降,顺差减少同时发生的话,GDP增长度就不够了。“但李雨时认为,中国并非如许多国外研究机构所判断的可以以内需为主发展的国家,中国有三个基本约束条件依靠中国国内市场是解决不了的。一是资源紧张。近两年对钢铁、石油等资源的不足已明显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二是劳动力过剩。

  每年2000万新增就业,国内不可能满足;三是市场约束,国内消费能力再强,与生产能力相比也是不够的,生产本身有规模扩张的需求,国内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生产能力。

  “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仅仅靠内销不可能。”李雨时说。

  但有媒体列举数字,我国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远高于美国(18.2%)、日本(18.8%)、英国(39.5%)等发达国家,更高于印度(约20%)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的平均水平。

  对此,李雨时表示:“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外部条件不一样,各国资源指数等方面国情不同,拿着我国外贸依存度与日本、美国等相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说。

  李雨时认为,“十一五期间保持外贸高于国民经济增长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能的,而且是很现实的。”对于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比去年同期增长23.7%的幅度,李雨时坦言过大,在10%-12%的增速区间比较合适。但他认为,加入WTO后经过多年调整,对外经济已经基本按照世贸规则来办了,企业自身经济行为是近年来的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来自于企业在形成出口竞争力后自发的规模扩张欲求。

  “这自然会挤占别国市场,增加贸易摩擦,但这种情况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也都经历过,这是发展道路上的必经阶段,没有理由刻意抑制出口。”李雨时同时表示,今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不是常态,不会对整个

宏观调控产生影响,随着基数越来越大,外贸增速会自动放缓。如去年四季度基数较大,外贸增速自然下降到合适尺度。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来讲,扩大内需是必要的,但是,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降低外需,相反,外需是绝对不能放弃的。(编辑:王彦艳)

  作者:新京报高泽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