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从“汉阳造”到“武汉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9:50 中国质量报

  ———武汉市质量技监局积极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纪实

  金秋时节,武汉市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自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以来,武汉市获此殊荣最多的一届。

  然而,时间倒流到4年前,武汉名牌一度沦落。2001年,国家首次评选“中国名牌”,
武汉全军覆没;2002年全国165个名牌中,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竟无一品牌上榜。

  曾几何时,武汉也有过风光的“名牌岁月”。

  历史上,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汉阳造”步枪是近代工业的名牌和代表。建国初期,国家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武汉。“一五”期间,国家确定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建在武汉的就有7项,“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大型企业建成。1974年,武钢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了重点项目一米七轧机工程,此举开当时武汉市引进外资之先河,武钢因此跃升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武汉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遥遥领先。武汉的“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希岛冰柜”、“长江音响”、“红山花电扇”也是大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响到哪。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同长江、汉水的河道变迁一样,岁月令世间一切事物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武字号”企业全部由国家投资,原料由国家调拨,产品由国家包销,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国家宏观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工业品市场从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经济下,“武字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缺乏

竞争力,“红山花”蔫了,“莺歌”飞了,“荷花”谢了,“希岛”沉了,“长江音响”没声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大批老“武字号”苦苦挣扎,小“武字号”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并从此销声匿迹。武汉,这个曾经让无数人无比骄傲的“上游”城市,不知不觉中已沦落成了一座“中游”城市。

  “武汉理应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

  早在1996年,武汉就成立了“创名牌领导小组”;1998年,市政府颁布《武汉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8-2010)》,成立“武汉市质量振兴委员会”。可是,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武汉,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名牌的中央舞台。

  那是一个令武汉人百感交集的日子。

  2001年、2002年中国名牌评选,武汉连续两次榜上无名。武汉人被触动了,曾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武汉名牌到哪里去了?在中国名牌舞台上黯然神伤了许久的武汉太希望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警醒后的武汉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和直追。

  “名牌是事关武汉经济兴衰的命牌”。在武汉市政府宣布的振兴武汉工业的系列举措中,其中重要一条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武汉制造”的整体名牌。

  2002年,“创名牌领导小组”设在了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该局领导认识到,武汉要发展,要做的“功课”有很多。武汉首先唤醒的应该是全市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

  为了从思想上引起创名牌的重视,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始为成立名牌专项基金而奔波,希望加大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2003年,武汉市政府作出承诺,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专项奖励;对获得省名牌的企业,奖励10万元。

  100万元,对于企业尤其是像武钢这样的大企业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它表明了政府对质量的重视,对企业争创品牌的期待。

  创名牌因此而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打造武汉现代制造业,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名牌企业纳入技术改造重点扶持对象,政府给予贴息贷款;政府各相关部门为名牌企业开启“绿色通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名牌产品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名牌是市场筛选的结果。为了提高企业质量意识,树立日益开放的大市场观念,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当地的电视台开播“名牌企业巡礼”栏目,免费宣传名牌产品及重点企业;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免费为企业组织“名家论坛”学术报告,增加质量信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足企业搞帮扶,一方面,将海尔等名牌企业请进来,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名牌意识,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另一方面,将企业带出去,实地参观感受名牌企业的质量管理。

  质量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武汉名牌产品的新生。

  自从2001年武汉市政府开始设立“武汉市质量管理奖”以来,先后已有22家企业获此殊荣。质量管理奖的评选过程实际上是一次针对企业的高水平质量咨询和诊断,对提高全市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03年,湖北省获得4个中国名牌产品,武汉的“舒蕾”洗发液,就是其中之一。武汉实现了“零”的突破。2004年,在角逐第四届中国名牌时,武汉的“爱帝”牌针织内衣、“金凰”牌黄金首饰、“统一”牌果汁饮料同时夺得中国名牌。另外,仅2004年就有25家企业的产品获得湖北名牌称号。

  到今天为止,武汉市已拥有了8个中国名牌,94个湖北名牌。武汉人心中的名牌情结重新被唤醒,全市上下形成了“创名牌,争名牌”的社会氛围。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樊启祥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武汉在湖北处于龙头位置,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武汉制造”整体品牌,带动辐射其他五省进而共同推进

中部崛起,意义重大。不久的将来,武汉的经济发展一定能走在中部的前列,“武汉制造”也一定会叫得更响。

  作者:陈铁 杨蕾/文王惜纯

  (来源:本站原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