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数学的还是经济学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08:02 新京报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日前浮出水面。瑞典皇家科学院本月10日宣布,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将分享今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从数学家纳什开始,从博弈论这座“金矿”中淘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数十位之众。但是,在经济学奖里叱咤风云的倒不是博弈论,而是数学这个“门外汉”。近年来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有近一半以上是数学出身。这让正统经济学院毕业的人多少有点尴尬。

  今年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概莫如此。罗伯特·奥曼就是学数学的,他的最高学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现在有人常常抱怨“经济学帝国主义”,抱怨经济学向其他学科扩张。其实,经济学本身也正在被“侵略”,“数学”几乎占领了所有经济学科的山头。面对一排排的数学符号和在各种假设中制造出来的数学模型,经济学还是一门社会科学吗?

  现在的学科分类法,主要源于英国哲学家罗素。他说,所有学说的一端是科学(自然科学),另一端是神学,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哲学等社会科学。科学是精确的,神学是虚幻的,而社会科学虽不能精确和试验,却可以观察或以经验表明。记得大学念经济学的时候,教材的扉页清楚地写着,经济学是在“稀缺性”条件下,研究人在面对各种激励而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的核心是“人”。然而,一转眼,经济学就沦落成为一门算学或技术学。没有了“人”的经济学,它还是一门经济学吗?

  罗伯特·默顿,美国

哈佛大学的一名数学教授,1997年,他以“期权定值公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后他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感到非常吃惊”。当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了数学家摆弄数学的“意外收获”,这也是一种悲哀吧。难怪有搞经济学研究的人这样说,如果你要在经济学上有所作为,你应该去读数学,而不是读经济学。诚哉斯言。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并不反对经济数学。但是,在经济学中,数学只能算是一门辅助工具,如果“反客为主”,就不正常了。现在经济学论文中的各种数学模型,与其说是经济学的,还不如说是应用数学的。不过,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奖项,包括诺贝尔奖,为了避免奖励给了不准确的理论,为了提高奖项的所谓“正确率”,也在不断地“自然科学化”。就像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了奖励给“永恒正确”的理论,干脆数学化,看谁得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最长,这奖就给谁。不过,这或许就不能再称为经济学奖了。

  彭兴庭(南昌学生)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