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一个长假七声叹息 黄金周在叫好和诟病声中前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3:55 中国消费网

  7年来,黄金周在叫好和诟病声中顽强前行。

  从最初的“消费井喷”到如今的“寅吃卯粮”,从最初的“假日经济”到如今的“七年之痒”,黄金周创造了一个个新鲜名词。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3个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
“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第一次让人们品尝到“度假”滋味的同时,也让社会感受到了“度假”所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据测算,当年第一个黄金周,全国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7年来,黄金周仅旅游收入就达3000多亿元。

  黄金周在河南同样长成了7岁的“金娃娃”:从1999年国庆黄金周的500万人次出游到今年国庆节的1102万人次出游,从最初的2亿元旅游收入到如今的55亿元旅游收入、264亿元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无不显示了这个“金娃娃”旺盛的生命力。

  而让人关心和担心的是:这个“金娃娃”,能否继续成长壮大?

  猜想一:能否不再“寅吃卯粮”?

  1999年的第一个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而每次黄金周过后,旅游景点和相关服务业往往会遭遇“寒潮”,造成集中消费后几个月的低迷。有统计表明,“五一”“国庆”和春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月份,然而相邻的月份又是最少的。“黄金周”是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些专家所称的“寅吃卯粮”并反对“黄金周”的原因之一。

  黄金周后的低迷的状态客观存在,经过7年的磨合,黄金周市场的供应者已经学会了顺应黄金周,在黄金周后的市场里,也学会了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猜想二:能否终结“黄金周”情结?

  从第一个黄金周开始起,一个新名词“假日经济”已经7年熠熠闪光。实行长假以来,商场、景点、旅行社、交通运输业已经牢牢树立了“黄金周”情结,只要搞好五一、十一、春节“三段式”黄金周,一年就吃喝不愁。经历了几次井喷式的消费以后,这种集中式突击性的消费方式及全民“大串联”、运动式的假日旅游,对整个社会的供给造成压力。“黄金周”制度实施7年来,越来越彰显出这一制度的弊端:旅游者已在这种“赶大集”似的旅行中越来越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

  猜想三:能否还休假权本来面目?

  当度假演变为“受罪”,便自然有了“带薪休假”的呼声。

  “带薪休假”呼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法律的框架内灵活机动地对劳动者休假做出安排,制造出自己的“黄金周”,从而为现行的黄金周分流。

  “黄金周”和“带薪休假”两者并不矛盾,推行带薪假期并不意味着取消黄金周。前者指的是法定节假日放假,后者指的是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的长短享受到休息的时间,具体由用人单位来规定。这是两个休息权。我们需要黄金周,需要有这样的假期可以放松放松自己。

  猜想四:能否让黄金周“安乐死”?

  经过7年的黄金周洗礼,人们早已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假期,没有了初始的兴奋和饥渴。

  黄金周的生命周期有多长,能否趋向产品多样化、旅游方式多元化,在相对平稳中出现高峰,保持质量上的相对稳定,尤其在安全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说黄金周收入多少亿,只是收入,不是利润。人们在7年之后更应该关注的是安全、质量、秩序、经济利益。

  猜想五:“休闲时代”能否来临?

  当年人们竞相出游,是一种时尚,如今人们不想拥挤上路,在家休闲也是一种时尚。

  随着度假方式更加个性化、假日消费更加理性化、旅游线路更加专业化,以拉动消费为中心的假日经济概念也开始了向“以人为本”的假日社会转变。即便到了今天,面对“假日社会”的勃勃兴起,人们开始选择多元化休闲度假方式,不再集中出游、集中消费,但假日的“经济”分量依然很重。

  站在转型边缘的黄金周,最终要体现“以人为本”。秉承这一理念的假日社会,为人们度假方式注入了新元素。

  猜想六:能否看到政府之手在动?

  黄金周同时也是为人量身定做的“度假外衣”,衣服合不合身不是衣服本身决定的,而根据人的变化及时调整,才能使人舒服。黄金周更应向以人为本、向有序有效带动消费、刺激经济的双重的良性方向转化。

  因此,既然“度假外衣”由政府裁制,也只能由政府从源头下手,调节释放的需求量,这正是国家政策能发挥作为的有效空间。既然带薪休假一时无法大面积推行,则不妨首先由政府部门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试着先行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部门推行带薪休假,然后让其余企业自行选择是否跟进,从而使带薪休假制度逐渐步入常轨。

  猜想七:能否有可行替代方案?

  有关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探讨取代黄金周的其他可行替代方案。主流意见是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强制有薪假期,错开休假时间。不过这个制度相对自由灵活,有别于黄金周的“全民统休”性质,完全取决于个别企业机构自行制定措施。中国现阶段的劳动市场是否足以支撑这个模式,仍有待商榷。

  另一种意见是,缩短三个黄金周时间,而将中国其他

传统节日,包括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都列为公共假日。不过这么一来,将流失“集中休闲集中消费”的经济效益。

  

国家发改委今年建议把目前的“双休”制改为“单休”制,即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把原有的第二个周休日一起移至月末,加起来成为四五天的“小黄金周”。这么一来,旅游集中消费变成日常消费,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总量。(编辑:盛秀华)

  作者:河南商报韩天旭 靳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