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为打工族筑起食品安全防火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9:26 中国质量报 | |||||||||
编者按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有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属1000多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0%以上。打工群体因为收入低,是低端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低端食品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永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食品监管中,特别重视这个群体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外来人员食品消费调查为切入口,开创性地开展食品监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炎炎夏日里,浙江省永康市各个工业小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里,来了一拨又一拨身穿质量技术监督制服的工作人员,他们走家串户,仔细了解这些外来人员食品消费情况,询问他们对所购买的各类食品的质量感受,查询他们消费食品的来源并且一一记录在册。 这是永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食品消费安全调查。今年年初肩负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以后,永康局对本地食品生产消费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外来务工人员食品安全为重点,以消费调查为切入点,顺藤摸瓜,追溯生产源头的创新工作思路,决心为30万来永康打工的外来人员筑起一道食品安全防火墙。 永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永康市有常住人口53万,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其子女30多万,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特点都非常鲜明:本地人主要消费外来食品,本地产食品主要由外来人员消费。本地人消费水平较高,通过大型连锁超市消费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牌食品,而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则以消费价格低廉的本地食品为主。由于五金制造业发达,当地食品生产加工业相对很弱小,产品以低档白酒黄酒、豆制品、卤味制品等传统产品为主,加工点多位于城乡结合部,业主以外来人员和本地一些欠发达乡镇农民为主,生产的食品绝大部分也都在本市范围内销售。食品加工地点分散、分布面广、规模小等特点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永康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外来务工人员食品消费调查着手进行食品监管的新办法。 该局专门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食品消费调查班子,在五金科技工业园区、西城工业新区等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与当地的政府管理机构一道,以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了解务工者对酒类、豆制品类、卤味制品、年糕、饮用水以及肉类食品的消费情况,听取他们对所消费的食品的质量感受和评价,同时加强对外来人员集居点周边的小超市、小食品店的等场所食品质量调查。 今年6月以来,永康局根据调查发现的质量隐患先后组织了白酒、大米加工制品、豆制品3个专项整治。 虽然国家早就对白酒生产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制度,但是永康局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消费水平低,大多数都购买那些同样是由外来人员加工的价格便宜、质量低劣的无证白酒。为此他们专门对本地白酒生产窝点进行了整治,一共查处白酒生产窝点12个,拆毁白酒简易加工设备12套,销毁劣质白酒475公斤。 在大米制品以及豆制品整治中,永康局查获两个利用回收油加工豆制品的窝点,查处了多家用颜色发黄的大米加工年糕、粉丝的加工场,没收有害陈化粮近30吨,有力地保护了外来民工的身体健康。 对于调查了解到的所有加工作坊,质量技监部门对业主身份证、房东姓名、产品相关信息等逐一进行登记并进行现场查看,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永康局还积极在外来务工人员中进行食品安全消费宣传教育,通过培训、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提高他们辨别食品质量优劣的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永康市局负责人表示,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下一步他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外来食品加工人员的管理上,积极引导企业生产价廉物美、适合民工消费又有安全保证的食品。 作者:齐艳丽 本报记者霍一夫 曹吉根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