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质量技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崇友
泸州市,地处川南丘陵贫困山区,经济欠发达、地理较偏远。可近年来,泸州市的质量工作却搞得如火如荼,质量技术监督局自身建设也面貌一新,各项职能工作更是有声有色,不少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创新之举、领先之招……是什么使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如此条件下具有了如此作为和骄人成绩呢?近日,记者来到泸州,经过多方采访,才明白了其秘密就是“几个一”。一个好班子
“记者同志,你回去后请一定代我们向省局领导表达我们的谢意,因为是他们给我们派来了一位
好局长!”在泸州采访期间,许多质监人员纷纷向记者表达了这个心愿与要求。他们所说的好局长,就是张崇友。
张崇友,行伍出身,22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具备了清晰的思路、高超的能力和身先士卒的作风。1994年,他转业来到质监系统,历任省局稽查办公室主任、稽查处处长、稽查分局局长,主办过闻名全国的“夹江打假案”、“大英假葡萄酒案”以及全国“整规”十大案例的“玉堂加油机偷油案”等大案要案,被喻为质监系统执法打假的“活字典”和元老专家级人物。2003年,四川省质监局任命他为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到泸州后,张崇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加强内部管理、宣传质监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挥出了漂亮的“三板斧”,很快使全局面貌一新、各项工作连上台阶,开辟出质监事业一片明朗的天空。
在工作生活中,张崇友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他妻子、孩子在成都,家里需要照料的事情很多,可为了一心扑在工作上,他规定自己至少半个月才能回家一趟。而对同志,他又像春风般的温暖关心:有同志生病,他必定去看望与慰问;职工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从他当局长开始,他就坚持“谈心制”,即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与80名以上同志谈心、交心,其内容主题鲜明:市局对基层的领导有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市局领导有无不公正、不廉洁之处?在工作中哪些地方有遗漏或还应加强?不少同志感慨地说:“别小瞧了这个谈心制,它可谈出了顺心、谈出了团结、谈出了干劲!”
张崇友是一个爱学习、善总结的人,一手文章写得十分漂亮,他经常亲自动笔,将工作中的新思考、新问题和好经验写成文章与大家共享和参考,仅今年上半年,他针对食品安全、小作坊监管、打假治劣等就撰写了多篇文章,仅在《中国质量报》上就发表了4篇近万字,全国许多地方纷纷效仿或前往学习。
由于局长带了个好头,泸州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也个个身手不凡、奋勇当先。如分管执法打假的副局长古朝曦长年奔波在打假第一线,其政策与业务水平炉火纯青、战功卓著;康玉明副局长是一位分管法规宣传的老同志,他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对行政执法和质监宣传有很深入的研究与成果。近年来,古朝曦和康玉明也都和张崇友一样,撰写了大量理论与经验探索性文章,并在多家报刊发表,推动了全局工作向纵深发展。难怪上级和同志们评价泸州局班子是一个“勤动脑、爱学习、善动笔,充满智慧与开拓创新的班子”。
最近,泸州局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检测办公大楼,局领导班子为此立下了“决不为了自己得二两肉而损失公家一头猪,决不让一名干部随着大楼的拔立而倒下”的誓言,从土石方挖运到主体设计,工程招投标到水、电的联系等各个环节,他们主动请纪委监察部门提前介入、跟踪,严格按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使其各项费用在同类工程中属最低价格。泸州市局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公正廉洁、以身作则,为全市质监系统作出了榜样与表率。
一支好队伍
四川省质监局局长韩儒理常说:“什么事情最终都要靠人来做,因此,高素质人才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关键。”遵循这一方向,泸州局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经过不断学习提高,目前,泸州局干部职工的学历水平从3年前高中以下占45%,达到现在大专以上94%,中高级职称达26人,整个质监队伍的文化水准、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都有了大幅提高。
张崇友常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口号———质监人员必须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行家!于是,他们办讲座、搞培训、上高校,还邀请全国知名打假专家、重庆市局原副局长吕长富前来讲课,力争使质监人员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如为搞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他们要求质监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类食品的生产工艺与流程、在哪几个环节容易出问题等等。如今,质监人员到了企业,大都能与企业技术人员“平等对话”,甚至“棋高一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好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在日常工作中,泸州局质监人员坚持严格依法执法、严格按程序办案、严格按证据处理,对前来办事的一般群众甚至行政相对人,他们也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座位、一杯热茶”,努力构建和谐执法、和谐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科在与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中,变过去通知企业来签,为直接挨家挨户地送到企业去签订;稽查分局在办理打假案件中,坚持对当事人晓之以理,耐心宣传解释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近年来,他们办理各类案件上千件、涉及金额上亿元,无一例错案及败诉案,准确率达到了100%。
在这个质监群体里,近年来涌现出了众多先进事迹与优秀人物,如稽查分局局长徐翔白天与同志们分析案情,钻研法律,晚上与同志们一道蹲点守候,风餐露宿,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次拒收红包、拒绝吃请,树立了质监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先进形象,以高尚的品质,不仅赢得了质监同仁的信赖,更赢得了广大企业基层包括被他处罚过的企业老板的信赖,被省人事厅、省质监局评为全省行政执法先进个人。
近年来,泸州局在工作迅猛发展的同时,队伍建设、精神文明、行风评议等在全省都名列前茅、屡创佳绩,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单位、全省质监系统行政责任制先进单位,省市“四好班子”、全省条码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纷至沓来。
严格的要求与素质的提高,使泸州质监系统成为当地乃至全省执法战线上的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一套好作法
在四川,泸州局“能出经验”是出了名的。其实,泸州并不是经济多发达、条件有多好,而是泸州局的同志们善于研究总结、开拓前进,找到了一些切合实际、能收实效的一套工作方法而已。
比如,他们早在三年前就采取了“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为此,泸州局要求全体质监人员深入企业、分片包干、现场办公,充分利用质监系统的技术、信息、标准等职能优势,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力争使企业的质量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质监部门的这些做法,真是帮到了点子上啊!”一大型酒厂负责人感动地说。该企业在设计印制某名酒包装盒时,因对相关的标识规定不太清楚而要大批量印制,被刚好到厂现场办公的张崇友发现并纠正,企业人员说:“如果这批包装盒印出来使用后不但要被罚款,而且光是报废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就是3500万元啊!”
泸州是名酒之乡,酒厂鳞次栉比。受此启发,全局加强了对酒类包装的清理规范,结果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泸州醋业发达,仅小醋厂就达到了60多家,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泸州局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帮助两家原来质量不高的小醋厂严格标准、规范工艺、改进设备,生产出了优质合格产品。然后,他们将其他小醋厂负责人请到这两个“标本厂”参观学习、“依葫芦画瓢”,结果全市小醋厂的产品质量很快得到改观,群众反响热烈。
“大企业好管,小作坊难缠”,食品加工小作坊历来是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易发处,也是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与难点。为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泸州局在全省率先对小作坊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并逐一登记建档,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针对小作坊业主素质低下、缺少常识的特点,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学标准、讲规范、不乱加添加剂等,变过去处罚时说“这不对”为现在教他们“这才对”。同时还抓住乡镇政府这个关键点落实责任制、创新并推行“公司+散户”等模式,引导小作坊成为大公司的基础车间。如今,质监人员走进小作坊,往往便直奔其原材料库房,因为他们总结出,这是小作坊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能暴露问题的地方。
这些好的作法,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
……
泸州局的这类“一字诀”还有很多,正因为如此,他们得到了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肯定、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和企业的一片欢迎,其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也就一往无前、一日千里。
也因此,许多到过泸州局的人,心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好一个泸州局!
作者:龚志伟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