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饮用水源污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8:38 中国质量报 | |||||||||
9月11日《珠海特区报》报道,目前珠江流域饮用水水源水质令人十分担忧,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珠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82.7亿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5亿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了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整个珠江口生态系统呈现极不健康状态。担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呈下降趋势,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
随着人类科技步伐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民众对生活质量和适宜居住指数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饮用水源堪忧”等污染问题,笔者以为,仅仅进行新闻监督还不够,倡导绿色政绩观,从政府职能和经济体制上下工夫,呼唤对社会履责才是根治之策。 首先,要增强对“饮用水源堪忧”等污染问题的忧患意识,从百姓安危和国计民生的角度来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简单的污染问题。因为,如果连吃饭穿衣这种最简单的生活需要都成了难题,最终只能是导致人命关天的生态灾难。据报道,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的人员对全乡5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进行排摸,结果发现,在全乡16个靠近奎河的行政村中,患癌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村,青壮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明显增高。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中,谁能保证珠江流域的水质不会继续下滑,也会成为“淮河第二”呢? 第二,扭转以“物”为本的经济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的理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念。“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这些数字的背后肯定与急功近利的开发有关。尽管不少地方对环保都提得非常响亮,可真正牵涉到经济利益,环保多成为“经济作秀”,不少地方事事、处处、时时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环保理念,淡忘了群众的健康和需求。这种淡漠的非理性的环保发展理念应该得到纠正。 政府应树立绿色政绩观,将环境状况纳入考核内容,为公众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如北京市政府已将环境状况纳入对官员的考核内容: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这值得效仿。正如行政学专家毛寿龙教授所言:让官员承担道义责任,向受害者和公众负责;承担政治责任,向执政党和政府负责﹔承担民主责任,向人民代表和选民负责﹔更好履行行政职能,为社会履责,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水质才能真正“绿”起来。 作者:耿银平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