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走进一汽(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0:40 中国质量报
走进一汽(图)
  8月15日,一汽集团打开厚重之门,邀请全国上百名记者走进解放、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二轿“三大新基地”,参观一汽技术中心、模具中心。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记者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一汽了,而如此兴师动众地被邀请参观一汽似乎还是第一次。此时,一汽无论要告诉记者什么,还是记者要在这里求证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什么。

  合资:看一汽黑白棋怎样“围”

  还是当年那红砖旧瓦,走进一汽集团矩阵式的厂区,这里似乎与10多年前记者来采访时所见的情景别无二样。

  汽车继续
前行不远,一座钢架结构、玻璃通地的全新厂房展现在记者面前。陪同记者参观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江自豪地指着生产线上正在组装的奥威、悍威重型卡车向记者介绍:这些卡车是一汽自主研发、零部件已经实现通用化、模块化、具有当今国际水平的新解放卡车。目前解放卡车产品已经向着多轴化、高速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其中解放J6H标志着一汽解放具备了自主研发世界顶级重卡的实力。在新解放平台上已经形成自卸、载货、多轴车等为适应新法规的要求而量身打造的系列产品。“今年,50辆一汽解放奥威重型卡车,已经销到了欧洲。”李长江总经理自豪地说。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卡车的命题似乎不再被人们重视,今天再次走进解放基地,记者想起两年前压在心底的问题:两年前,刚刚与奔驰就重卡合资项目谈“崩”了的一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投下7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解放生产基地。这“巨赌”压的是什么?

  “‘解放’这个自主品牌!”一汽集团的当家人、曾被业内看不明白的“少帅”竺延风在接受采访时说:“和奔驰谈不成主要是因为‘解放’,他们要一汽放弃‘解放’品牌。谈不成没关系,拉回队伍和丰田谈,锻炼了队伍,干成了自己的事,不是挺好嘛。”竺延风看上去虽然有些疲惫,说这话时笑容却是那么自信、从容。他为记者细解一汽“合资”棋局:

  在一张白纸上容易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一汽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国企,地处中国的东北,既要开放合作,又要自主发展,几个关系、几个边界都要处理好。把老工厂卖给合资和技术合作企业,合资企业在老工厂的基础上变旧为新,借合资力量改造老企业,腾出资金、精力干新企业。这便是一汽集团的谋略家们为一汽集团当前和未来布下的棋局。

  2003年7月15日,一汽-大众轿车二厂,一汽轿车新基地和一汽卡车新基地同时在长春破土动工。通过拉德国大众入伙,构筑起了一汽大众66万辆产能规模的大生产平台;紧随其后,一汽集团顺理成章地让一汽-大众新平台同时吃下原一汽轿车3万辆生产基地和解放卡车老基地,使自己得以腾挪出数十亿元的活资金用于建设新的一汽轿车基地和解放卡车新基地。新企业怎么干?天津建设起来的一汽丰田二厂、三厂便是现成的丰田生产方式,一汽就地取经,一上手就可以按照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最精益的生产装备生产与世界同步的产品。

  在一汽轿车二厂,陪同参观的总经理张丕杰指着工厂平面图对记者说:“你们看,我们这个厂的形状像时装表演的T型台,这是为了最大化地方便物流的组织和最小化地占用土地资源。”

  从1991年与德国大众合作算起,一汽集团用十几年的时间学习汽车工业化生产,又通过近几年的资产盘整使老国企改造、合资企业规模扩建均在极低的成本之下得到了良好的调整。竺延风准备用今年把“十五”期间在前进过程中带来的新矛盾消化掉,以实现一汽集团规模、格局的快速调整、转型,为“十一五”做好准备。竺延风表示:“‘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不再会有大规模的投入。”

  实际上,一汽集团利用合资以及2002年、2003年中国车市井喷的良机,完成了今后十至十五年的基础建设,为一汽集团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为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增加了底气。

  “老国企如何解困”是上世纪末牵动中国上至总理下至百姓的难题。一汽如何在短短的数年内从研发到装备、从生产到管理营销有一个快速提升,迅速与国际巨人们比肩齐驱?也曾是所有关心中国汽车工业趋势的人们关注的话题。今天,一汽集团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战略布局,与世界汽车巨子下了一场经典的中国式黑白棋局。

  当年汽车界的“少帅”竺延风走上一汽集团领导岗位,面对媒体放言“耐住寂寞20年”时记者也在现场。随后这句名言被各种人、从各种角度无数次演绎,记者一直采取静观其行的态度,一连数年针对一汽集团未发表一篇报道,也未曾试图追逐采访竺延风。

  新手下棋喜欢尚未定势时落子便丁丁当当地把棋盘敲得山响,仿佛胜券在握,结果却是满盘皆输。而高手落子常常沉寂无语、轻扣无声,却子子谋定而动,招招直指乾坤。看来竺延风深得围棋之真传。

  研发:看一汽如何“自主”

  “研发中心”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致命核心,记者这是第二次造访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上一次访问一汽技术中心距今已经12年,当时这里叫一汽“汽研所”,记得当时记者被要求换上拖鞋之后才可以走进汽研所的“计算机”房,计算机房的工程师曾自豪地对记者宣称:“我们已经是计算机辅助汽车设计了。”记者数了一下,这里有8台计算机,“也许这就是当年一汽集团汽研所计算机的全部硬件家当吧?”记者当时在心里暗想着,当然这样的猜测一直没有机会证实。

  今天,在一汽技术中心,记者看到了全球先进的激光快速成型实验室,车身虚拟电子平台,大型五轴联动龙门数控铣床,柔性车身制造系统及三坐标自动测量机,……它们使一汽在车身开发上真正实现了从二维向三维的历史性飞跃。

  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我国汽车发动机开发领域惟一的博士李俊向记者介绍:一汽每年在技术中心的投入已高达10亿元人民币,单发动机研发方面,就已经从8个台架增加到目前的35个台架。“十一五”期间,一汽将不间断推出10个系列35款世界优质发动机。而作为21世纪汽车发展不可逾越的汽车电气集成技术,一汽技术中心已提前起步。目前这个电气实验室所构建的先进平台,不仅可以开发自成体系的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而且在面对任何引进车型的电气系统时都能做到应付自如。

  在一汽模具中心,中心主任褚克辛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一汽模具中心曾经跌入过历史的最低谷,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加大投入改造,中心固定资产达5亿元,通过借鉴国际先进三维模具设计经验,建立起了三维实体设计平台。通常,国际上要完成一套整车模具开发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而一汽模具中心划时代地将其缩短到12个月。一汽模具中心是可以与世界一流模具公司正面竞争的企业。

  一汽模具中心不仅能完成大众PQ35自动化连续模这样的高规格模具制作,就连日本、意大利、德国等著名汽车企业模具订单也纷纷上门,模具中心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亿元。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亮相的大红旗HQD和HQ3再次引来了人们焦灼的目光,国人对红旗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而红旗的规模又让国人有太多的不解和遗憾。竺延风证实,早在2002年与丰田签署合作协议时,一汽就将帮助改造红旗作为合作的重要筹码并得到了丰田承诺。

  竺延风坦言道:现阶段,一汽将在A级及A0级车型上,以天津一汽为先锋全维度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实心化”,后续车型将接踵而至;而对于B级和B级以上车型,则以一汽轿车为代表,第一阶段更多地按HQ3模式推进,而在自主技术方面则时刻准备着,至于什么时候完成高档车的“实心化”则要由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来决定。

  由丰田提供帮助而诞生的HQ3,是一汽自主品牌模式中阶段性的一种,HQ3不仅承袭了丰田技术的衣钵,而且还将在天津一汽与皇冠共线生产。竺延风说它类似于委托加工,一汽只负责品牌推广与管理,它又比单纯的委托加工的模式更进了一步。同时,竺延风强调,这仅是一汽自主品牌发展阶段的产物,一汽的最终目标是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为了这一天,目前一汽集团已经构建了一个以最新技术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基础平台方阵。

  竺延风还明确表示:红旗品牌将走高端路线,在HQD、HQ3之外自主研发的产品将不再使用红旗品牌。竺延风认为,就红旗的历史而言,红旗作为国车一直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用车,因此将红旗品牌高端化既满足了国人对红旗品牌的期许,又和新开发的自主品牌的百姓用户进行了有效的区隔,让自主品牌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壮大。一汽集团将针对不同车型和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自主开发目标,在轿车方面B级车和B级以下的轿车形成整车与总成的自主开发能力;C级车形成整车与总成的合作开发能力;D级车形成车身与内饰开发能力;掌握汽车电子、混合动力的开发和匹配技术后形成产业化能力;在商用车方面则要形成全系列整车与总成的自主开发能力。

  在应用布局方面,一汽集团采取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生产基地并行的构架,即长春、大连、天津、青岛、无锡以及建设中的上海基地,形成统一管理、互动协作的科研体系。长春为B、C、D轿车生产基地,天津为A级和A0级轿车生产基地,而海南则为A级和A+级轿车生产基地。竺延风透露,这其中还不包括合资企业研发、生产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至此,一汽集团自主品牌规划图已经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骨架也已构筑完成。

  2004年,一汽集团实现百万辆的突破,其中自主品牌占总销量的50%,红旗、解放、夏利、佳宝构成今天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主力阵容。竺延风表示,根据规划,到2010年,一汽集团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100万辆。而一汽集团研发经费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2.5%。

  作者:曹 璞

  (来源:本站原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