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英国“服装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8:46 新京报

  看到昨日《新京报》“对华设限引爆英国服装危机”的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欧盟“后院起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恶果在英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毫无疑问,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设限首先损害的是英国的零售业和普通消费者。据说现在英国服装零售商的汗衫、长裤和文胸等数千万件服装积压在英国港口。而这些零售商中
就包括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马莎百货”、国际著名时装品牌“H&M”和“Gap”。普通时装店的老板们也抱怨说,如果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僵局不能尽快打破,他们将在两星期内面临服装销售短缺的局面。据说英国零售业专家称这种状况为“二战以来服装业面临的最大危机”,这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英国消费者下个月购买服装时就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的说法确实比较可信。

  其实,关于设限能不能保护本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以及能不能维持纺织品行业的就业本身也值得讨论。纺织品行业特别是服装业本来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其竞争可能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成本上。而在这两点上,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几乎都不具备跟中国竞争的优势。所以这种人为设限的贸易保护可能会真的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贸易保护只保护了那些不思进取、本来就该被市场淘汰的欧盟纺织品制造企业。

  而且,欧盟内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可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贸易政策的出台本来就是“非中性”的,对于不同的群体意味着不同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也一样。据说欧盟对华纺织品设限的理由就是保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纺织业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有关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为了取悦某些国家的某些集团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也不单单是来自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更主要的是来自纺织行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纺织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有序的产业链条。这一链条不光在中国延伸,而且主要是在世界延伸。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像纺织品这样的行业都处在一个全球生产网络当中。采取人为设限的方式维持古老的保护贸易实在有点不合时宜。设限使全球的生产和销售链条中断,损害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所有处于生产网络当中并且为生产链条服务的国家。

  因而,此次在英国引起的服装危机必定会引发欧盟内部关于对华纺织品继续设限的讨论。而且,对华纺织品设限影响的也不单单是英国一个国家。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和德国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看来,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分裂的欧洲”已经初露端倪。这无疑会增加欧盟内部的分歧,同时也给了中国与欧盟谈判的信心。设限政策是否会出现松动,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方面与欧盟的谈判,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欧盟内部英国和法、意、西等国的角力。至于政策是否会改变,还是那句老话,那取决于欧盟内部或者欧洲国家内部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对于因为欧盟设限而导致英国的服装危机,我们虽然不应该幸灾乐祸,但倒可以乐观其变。

  曹囡(中国社科院拉美所)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