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这一仗打得真难看2005冷冻年度空调市场盘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8:07 中国质量报

  在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制冷行业所称的2005年冷冻年度里,空调行业本身就饱受了冷气袭人的市场的煎熬。不管是一向热卖的特大城市还是被企业普遍寄予厚望的三四级市场,全部出现了市场萎缩的局面。据中怡康(CMM)对全国190个城市1600家店面所做的市场监控数字显示,2005冷冻年度空调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比去年下降了5.1%和1.0%。尽管相关生产数字还未最后公布,但今年企业库存量超过去年的1000万台已基本定局。

  盘点2005空调市场的局面,可以概括为如下特点:好日子终于结束、小企业惨淡经营、市场鲜有亮点、出口势头受到遏制。城市里空调卖不动了

  超大型城市以及特大型城市一向都是空调企业争夺的主要市场。但在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一二级市场的空调需求已经接近稳定,加上今年很少有地区出现连续多日的高温现象,空调企业缺少老天“照顾”,市场萎缩因而难以避免。CMM的数据显示,其中特大型城市的空调零售量萎缩最为明显,较去年下滑了8.8%。大城市需求出现递减,这几年很多企业一直在全力开拓的三四级市场则依然未见起色,市场空间不仅没有迅速得到释放,而且,也随着

能源危机、商品房受房产政策调控销售趋缓等现实问题而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降。

  空调不好卖,库存量自然就会有增无减。来自空调制造业上游供应商———压缩机生产厂家的信息表明,今年国内压缩机产量接近6000万台,加上进口的1000万台。2005年国内空调产量应该接近7000万台。而全球空调整体市场容量估计也就在6000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即便国外企业一台也不生产,中国生产的7000万台空调也无法卖光。而这将导致多少库存,恐怕真只有天知道了。

  由于今年开始实行新的能效制度,而9月1日就是大限,在这些库存产品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产品不符合新的标准,所以,如何尽快消化库存成了很多企业一道巨大的难题。在原材料一涨再涨的情况下,打价格战消化库存意味着找死,眼看着库存产品积压资金又意味着等死,左右都难,企业只能感叹若干年前是台空调就能卖出去的好日子终于是一去不复返了。

  谁会成为那几个X

  市场低迷,几乎所有企业都受到影响,但首当其冲的还是小企业、小品牌。尤其是排名前十以外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CMM的数字显示,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5.9%,04年这一数字则为70.6%。其中海尔、美的、格力这3大品牌继续分别以2位数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它们一共占据了42.9%的市场,较去年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国内空调3+X的格局已经越来越清晰。至于后面的那个X什么时候变成个位数,到底会保留哪几家,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拭目以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的这些X们要想追上前面的3家企业,恐怕将会很难。因为这3家企业的一个普遍的共性是他们产品线丰富、市场的覆盖率相对较完整,这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在CMM统计的2005冷冻年度前40个畅销产品中,海尔抢得了12个席位,强势地位不容撼动,其中3款为05年新上市的双新风新品机型。格力、美的紧随其后,分别有10款和9款机型进入前40,不过与海尔不同,这两者的畅销机型多集中于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

  本年度又有几家企业因为经营原因陷入了危机,今年5月,东洋电机因120万元货款处理不妥引发法院查封而一夜之间倒下,

科龙电器则因为企业法人被查处而陷入了被收购的困境。

  由于种种原因,国外品牌在中国空调市场的表现一直没有得到市场认同,市场份额继续萎缩。即便是以前一直表现良好的某韩国品牌,本年度的市场占有率竟然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CMM分析认为,相对于国内品牌,国外品牌具有低渗透、高销售的特点,重点开发高质量的商场以弥补低商场覆盖率的不足,但市场份额的下降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没有亮点的市场怎么办

  2005冷冻年度空调市场平淡无奇,与技术上缺乏亮点似乎不无关系。除了海尔推出了换新风的变频空调,总体上,空调技术没有任何突破。不过,这很难归咎为空调企业不思进取,因为根据CMM的统计,传统的空调还是要卖得好一些,即便是能效比更出色的变频空调,因为价格原因,似乎也很难有大的作为。CMM公布的05年空调市场新上市机型共有1026款。其中,海尔力推的“高效氧吧除菌光”系列新品表现抢眼,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仍有4款机型进入前20新品畅销机型,成为新品市场的大赢家。而在所有品种的前40个畅销机型中,也只有海尔、海信各2款变频产品。

  因此,空调企业在技术上是否创意迭出似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能不能专注地把产品做好。回归产品本身,并且把产品与市场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功。而根据以往的市场经验,要想把产品卖出去,省电、外观时尚、健康功能、服务好、噪音低、价格合理,这些环节恐怕一个也不能少。

  海外市场不再完美

  从前几年开始,一些国内空调企业开始尝到了出口的甜头,由于只是负责生产,其他售后服务等环节一概不管,因此,尽管利润率并不很高,但一些企业还是确定了以出口为主的战略,有些企业的外销比例甚至远远大于内销。这也是这几年一些企业拼命扩张产能的主要动力。不过,海外市场始终是充满变数的一个市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最近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则正在改变空调外销型空调企业的命运。

  首先是因为价格和贸易原因,对我国国产空调提起

反倾销诉讼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其次是人民币的升值,也提高了出口的成本压力。第三,欧盟有关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的环保指令也于8月中旬开始生效,每台空调的成本增加了10欧元。这些因素,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将迫使国内企业做出调整。如果在海外市场赚不到钱,当然还是要转头向内,要不然,扩大的产能规模岂不是就要白费?可是,在国内就一定会赚到钱吗?平均净利润率只有不到3%的空调企业老总们恐怕谁也不敢拍着胸脯做出肯定回答。

  那就等到明年再做结论吧。

  作者:尧 远

  (来源:本站原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