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称:所谓油荒绝对是夸大其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9:3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说‘油荒’绝对是夸大其辞了。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对上海证券报明确否认了珠三角地区存在所谓油荒的说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专家牛犁也认为,根本不存在大范围、严重的所谓油荒,仅仅是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了暂时的供油紧张。
牛犁说,油品暂时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广东本地油品产量仅能满足当地供应的40%,近期油品运输受到台风的严重影响,供应一时无法有效接续。此外,南方持续高温,柴油发电和汽车空调用油增加,也造成了供应紧张。 虽然承认生产和销售环节可能因油价倒挂产生不够积极的因素,但上述两位专家都认为,所谓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改革油价形成机制,只是媒体的炒作词汇。戴彦德认为,石油企业和发改委之间一直存在正常的交流渠道,企业对于油价倒挂带来的问题也一直通过正常渠道向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反映,根本不存在谁逼谁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供应和消费均出现增长放缓的局面。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45亿吨,同比增长7.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几个百分点,消费量增长1.5%,而去年同期却是增长15.8%,与此同时,原油进口增速也在放缓。 为应对油价倒挂局面,是否需要令油价更紧密地与国际接轨,是否需要对油品价格进行更频繁的调整?面对这个问题,上述两位专家给出了不大相同的答案。 戴彦德认为,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在价格形成上也不能等同于普通商品。油价形成机制改革,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能源体系中加以考虑,国家对油价保持一定的控制力是有必要的。我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能源现状,不能简单强调油品价格与国际的接轨。 牛犁则认为,改革油价形成机制是一个方向,宏观部门应对油品价格尽可能实行实时调整,就算不能实现实时,至少也应提高调整频率。最近的三次调整比之前更加频密,这本身就是一种改进。长期看,还是应由市场决定油价。在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条件下,不可能长期保持隔离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 牛犁说,放开油价短期内可能存在衔接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和监管的加强,不会出现不良后果。 专题解读:寡头为提价要挟发改委? 化解“油荒”路在何方 据说,巨头们此举意在成品油定价权——政府放权,巨头借优势地位操纵。对此,发改委所做的,只是向媒体透露,13日到14日召开会议讨论价格定价机制改革。 油荒欲袭全国各地 黑龙江山东云南燃油供应吃紧 一场波及全国的“油荒”似乎已经出现征兆,继广东成品油供应持续一个多月短缺,黑龙江、青岛、昆明等地也陆续出现了燃油供应吃紧状况,这给两大石油巨头和国家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现象评析:石油公司不能以“油荒”要挟社会 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并不是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结果,而是国家政策扶持的结果。政府之所以要扶持它们,主要是因为石油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对民众的生活也影响巨大。为此,国家赋予了它们别的企业所没有的垄断特权。作为获取这种垄断地位的条件,两大石油巨头也要承担一些特别的义务,比如,当国际石油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它们应当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成品油和原油价格的倒挂,我想也应包括在这特别的义务里。 作者:上海证券报周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