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啤酒节的苦涩滋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00:00 中国质量报

  7月27日晚,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开幕,上万名热情疯狂的市民相互泼洒啤酒,将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四小时消耗35吨啤酒,令主办方心痛不已。莫说是花钱搞活动的主办方心痛,就连我这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啤酒爱好者,看到报道中“人们互相用啤酒追逐泼洒,整个会场就像在下‘啤酒雨’,不少人浑身上下都被啤酒浇了个透,大田湾体育场的地面也被啤酒完全浇透,泛着白色的泡沫”这样的文字描述,也揪心难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滋味。

  迫于公众和媒体的批评压力,8月6日开幕的第四届哈尔滨啤酒节,主办方放弃了“打造全国第一个‘啤酒喷泉’,让人们从中感受啤酒文化”的计划。本打算注入市中心休闲广场喷泉池中的大约80吨啤酒,终于没被糟蹋掉。但是,此前的媒体报道说,节前为了试验“喷泉”效果,曾使用了十几吨啤酒。

  市民“泼酒”,企业“喷酒”(未遂),这就是我们的“啤酒文化”吗?

  啤酒是用来喝的,就像粮食是用来吃的一样,对于有着几千年节俭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不管有什么样的借口,糟蹋这些入口之物,说轻一点,是浪费,说重一点,是败家,是造孽。重庆啤酒节上,“真正喝啤酒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在泼啤酒找乐”———即使泼酒的人多少也花了钱,但花钱浪费与不花钱浪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往更深一层讲,“泼酒”这种宣泄行为,与其说表达了一种激情,是一种快乐,不如说表达了一种纵情,或者矫情,是一种丧失积极意义的放纵,而这种放纵的本质是对他人以及自己劳动的不尊重。而哈尔滨啤酒生产企业把成吨的啤酒白白倒入下水道,则更是直接的对劳动成果的践踏。

  比照有着深厚啤酒文化传统的德国人对待啤酒的态度,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些理性反思。慕尼黑啤酒举世闻名,而那里的人们对啤酒的感情也几乎成了一种“啤酒情结”。上个世纪早期的一则广为流传的广告充分传达了这种“啤酒情结”:一个生产啤酒的农庄里,人们辛勤劳作,精心酿制令他们自豪的啤酒,当他们把佳酿装入木桶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收获的喜悦。然而当一桶桶啤酒被装上马车,要运往外地时,他们都一言不发,默默地跟着马车走到村口,他们挥着手,恋恋不舍地目送马车远去,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珠!广告中没有一句广告语,只有感人的画面和配合默契表达送行的音乐。

  不少人认为,就人类的感情而言,表现为“浪费”的放纵行为,如果作为实现某种合理目的的手段,并非完全没有积极意义,比如用“啤酒喷泉”进行广告宣传。但笔者认为,无论是泼洒啤酒“找乐”的市民行为,还是以“啤酒喷泉”进行广告宣传的商业行为,只要是浪费行为,均属非理性行为,概不足取。追求快乐,商业宣传,这些都不能成为浪费的理由和借口。即使是已经成为传统的某种带有物质巨大消耗的文化或仪式,也不能借此为浪费正名,因为传统本身只是一种结果,并不是其合理存在的原因。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诸多体现人类非理性的一些节庆活动,由于各种原因被逐渐废除或式微,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浪费。

  如果将“泼啤酒找乐”及“啤酒喷泉”之类浪费行为置于目前全国正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每一位公民和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需要用践踏劳动成果的非理性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激情,或者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吗?

  作者:胡立彪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