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今后若干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将再提高20公斤或消费观念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00:00 中国质量报

  在7月底举行的2005年中国国际肉类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农民平均每天只吃50克肉,城镇居民人均每天还吃不到100克肉。“今后若干年,国内人均肉类消费需求量再提高20公斤或者更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认为。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耀国呼吁,中国肉类消费的近期目标是人均每天多吃100克肉!

  我国从肉类短缺走向充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1992年起成为世界产肉最多的国
家,此后的10多年不仅一直保持着这个记录,而且在全球肉类生产的份额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的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2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7%。

  虽然我们已经是肉类大国,但是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53公斤,而实际可食用的消费量要少于此数目。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在70公斤~130公斤之间,平均100公斤。曾经有人认为我国是东方民族,有着素食为主的消费习惯,肉类消费不可能达到欧美国家水平。但是根据中国肉类协会调查的资料显示,我国香港地区2002年肉类人均消费达到124公斤,同年,我国台湾地区的人均肉类消费也有82公斤。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肉类的消费结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中高档和多元化的肉类消费,正在从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扩散,从高收入人群向中低收入人群拓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锁超市的发展和冷藏物流手段的改善,各种冷却分割肉、小包装肉、中西式熟肉制品等增长迅速。

  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从温饱型传统的肉类消费向讲究食品安全、卫生、营养、风味转变,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需求转变,从一般产品向高档品牌产品转变,部分家庭消费从生鲜肉向小包装半成品、调理食品转变。

  这些转变对于国内肉类工业实现产业现代化、提升工业化生产比重、扩大生产能力、调整生产结构都提供了极大的机遇,近10年来,一批品牌肉类加工企业异军突起。根据中国肉类协会和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的统计,目前我国肉类加工企业中,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达到高度现代化程度的生猪屠宰企业有15家、牛羊企业有5家、禽类企业有80家、蛋品企业有5家。其中最好的企业如双汇集团,不仅现代化程度高,产量规模大,而且加工的品种也形成了庞大的系列,2003年销售突破120亿元,利税达到25亿元。世界肉类组织主席摩尔先生认为,中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已经无需出国考察,双汇的厂房建筑、生产布局、区域环境、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他企业如雨润、金锣、得利斯、诸城外贸、草原兴发、顺鑫等数十家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品种、市场竞争力方面也具备了很强的实力。据商务部对22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建立养殖基地,实行订单收购,保障了生产原料的质量。一些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不仅拥有产业化的养殖基地,强大的加工企业,而且还开办了品牌连锁专卖店,形成了肉类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的产业链条。

  肉制品深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的引进,也带动了屠宰加工设备和先进屠宰工艺的引进,不少企业引进的是成套设备或是关键设备和生产技术,还有一些企业从不同国家引进设备后进行技术集成。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也在不断崛起,国产化的肉类机械日益增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据统计,“十五”第一年,国内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专业从事肉类机械制造的企业已经有6家。

  “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我国肉类制品的包装材料和产品辅料也有明显进步。包装材料国产化水平快速提升,其中用于肠衣的塑料包装材料,以及胶原蛋白肠衣等基本上已经国产化。

  作者:罗 兵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