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经营 > 正文
 

体育营销:想要玩好不容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09:21 新京报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内企业纷纷斥巨资杀入体育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道奇观。

  这些企业,为什么突然不约而同地对体育营销情有独钟了呢?以下资料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据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国际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F1这样的赛事,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甚至更多。

  体育营销能有如此魅力,再联系中石化、联想、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三家企业前赴后继杀入体育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正如其他营销模式一样,体育营销并非十全十美。纵观整个体育营销史,尽管有许多像三星、可口可乐这样的成功范例,却也不乏无功而返、得不偿失的失败例证。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是一个鲜花与陷阱并存的魔方,一种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游戏。

  品牌战略是企业最高战略,是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体现,而体育营销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方法。因此,体育营销服务于品牌战略。

  很少有国内企业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体育营销的问题,体育营销在一般企业眼里不过是一种“短平快”的战术、一块打响知名度的敲门砖或简单的促销工具。他们在电视上做几次广告,在报纸上吆喝几声,以为就是搞体育营销了,却不知消费者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信息,就已没有了踪影。由于缺乏持久性战略指导,很多时候体育营销就成了国内企业昙花一现的即兴表演。

  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第五季”以3100万元买断央视独家特约直播权,打算走体育营销之路,利用世界杯的轰动效应让品牌一炮走红。但这种所谓的体育营销缺乏持续性,根本无战略可言。世界杯过后,第五季的广告便换成时尚、前卫的滨岐步为代言人。结果在消费者心中,靠3100万元换来的“体育概念”与后来的“时尚、前卫”发生了冲突,消费者不明白该企业战略到底是什么,哪个才是企业的品牌文化,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体育营销需要大手笔。企业往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才能争取到赞助运动队或赛事的协议,而开发赞助权的费用则要更多。如果赞助款外的营销预算不足,企业就无法有效利用所购买的赞助权,进而失去了真正的营销机会。因此,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不要把体育营销当成一种“烧钱”的游戏。

  国外成熟的企业在接到一项体育活动的邀请赞助函的时候,如果企业的营销预算在赞助体育活动后的款项不足赞助权的5倍以上,一般他们都会考虑拒绝赞助。因为他们明白,孤注一掷的行动最终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境地。

  国内企业这几年发展较快,涌现了许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但在体育营销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花费面前,绝不是大笔一挥那么简单,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资金储备、融资能力、投资计划等因素。

  作为促销、广告之上的一种高层次营销手法,体育营销在中国的路刚刚开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实情、趋利避害,充分挖掘体育营销的潜力,值得每一个欲投身体育营销事业的中国企业深思。

  曾朝晖(国际品牌研究学院副院长)


  爱问(iAsk.com)体育营销 相关网页约4,266,234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