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仅取消一年就“死灰复燃”,《新京报》为此发表社论《燃油附加费再为百姓乘飞机设槛》,从消费者角度对此提出质疑。在此,笔者想再从政府监管和提高民航业竞争力的角度,谈谈看法。
从去年至今,国内航油价格经历了多次大幅度上涨,不少航空公司的亏损面扩大。由于目前民航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单个航空公司不愿承担机票上涨的市场风险,而恢复征收国
内航线航油附加费,谋求全行业涨价,无疑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今年6月,本已被驳回的国内航线征收燃油附加费的申请重获批准,说明政府监管部门与航空企业的关系还没理顺。人们诟病垄断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旱涝保收”,消费者不断为企业的成本压力“埋单”,而企业却很少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这种保护主义,实际上会削弱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国外航空市场的经验表明,危机往往是创新的契机。缺乏制度创新性的危机管理,只能助长了企业的“惰性”。
其实,恢复征收燃油附加费能否让航空公司“起死回生”,还是未知数。由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替代关系,民航成本的增加可能让客流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这样,最高价格就未必会产生最高收入。而航空市场克服成本上涨危机的另一途径,就是增加客源,降低空座率。这是因为航班只有在规模收益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分摊运营成本。这就要求,让越来越多的乘客坐得起飞机,航空公司应对成本压力,不是变相涨价而是要降价。
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预言,高油价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油价持续走高,航空公司的收益是否能依靠涨价而维系?即便政府部门默许,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却是谁也剥夺不了的。彼时,客源锐减,航空公司靠什么生存?这是需要航空公司和政府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薛亚波(北京学生)(编辑:石淼)
作者:新京报薛亚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