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公司由一个极富远见和气魄的领导人创建的时候,创始人或领导人的思想势必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公司发展特定阶段的文化中通常会留有创始人、领导人思想的影子,创始人的价值观、信仰、性格、习惯等会直接决定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界明星的时候,往往其个人魅力对公司品牌的树立,对吸引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吸聚作用。如张瑞敏,他的领导和管理风格、个人魅力肯定对吸引人才
起到很大作用。张瑞敏提出的“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国门之内无名牌”的品牌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理念等,也已成为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然而,海尔毕竟要存在下去,要进入全球500强,要成为“中国的GE”,企业英雄的个人魅力不可能永远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企业面临创新和改革时,这种创始人的个人思想势必会成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桎梏。
而事实上,并非只是海尔,IBM发展早期也经历过英雄崇拜的阶段。在老沃森时代,作为创始人的老托马斯·J·沃森的影子在IBM就无处不在。老沃森的家长制管理、严格的股票期权计划,甚至于公司聚会禁止喝酒的制度以及主张雇员是已婚人士制度等等,都成为IBM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沃森家族缔造了IBM的辉煌,沃森式文化也直接导致了IBM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成为一只臃肿而虚弱的大象,象征美国精神的蓝色巨人正在慢慢死去。1993年,拯救IBM的重任落到了聘请来的CEO郭士纳身上,他决定重塑IBM。他要挑战老沃森的英雄色彩及其留下的IBM津贴文化,他要建立“让工作业绩来说话”的绩效文化和成熟的激励机制而使IBM焕发新的生命力。
郭士纳的入主使得IBM的用人文化从强调平等和共享向以绩效为导向过渡,这可以被看作是IBM复兴的根本原因所在。
现在,IBM公司已经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文化,激励员工发挥各自的才华。除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IBM公司的培训体系也堪称一流,吸引了无数人才加入。在公司的新员工培训中流行一句话“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最后都会变成蓝色”。IBM每年用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非常巨大,约占每年营业额的1%~2%。
如今,IBM完善的薪酬体系、健全的培训机制、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工作氛围、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理念等众多管理系统,已经完全取代了企业英雄的家族式管理风格,成为IBM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
可喜的是,海尔正在主动寻求从英雄崇拜到文化和制度建设的转变。海尔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海尔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一家只有20年历史的企业,海尔放眼全球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在海尔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中,认为人人是人才、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也就越高(沉浮升迁机制)等等。海尔大学校长邹习文说:“现在,海尔已经有了稳固的文化,海尔文化已经成为吸引人才并保持公司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作者:宫惠民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