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李开复跳槽:无间道之终极无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4:07 中国质量报

  Google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9日(北京时间7月20日)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将负责其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同一天,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non-competitionpromise)。

  这两起发生在同一天的事件,实质上是同一事件的两种不同后果。有人称李开复此次
跳槽动作为“哗变”或“倒戈”,既颇形象,也有一定的道理。一般而言,不管是主动的跳槽还是被动的“炒鱿鱼”,“跳”或“炒”都有事前的征兆和准备,至少应该有一个时间过渡,而李开复此次“跳”得太过突然,使得微软连一点“炒”或“被炒”的准备都没有,以至于无过渡地直接选择了“提起诉讼”这种火药味十足的冲动下策。既然有了火药味,李开复的行为自然可以被视为“哗变”或“倒戈”。

  如果李开复的跳槽行为被定性为“哗变”或“倒戈”,那么他直到“变”或“倒”的前一天还在微软担任主管互动服务部门的全球副总裁的职务,这就容易理解多了。然而令人不解的却是,一向精明的微软为什么显得如此反应迟钝,或者说,树敌很多的它竟然对李开复和对手Google毫无防备?

  业内人士“说来话长”地分析认为,屡遭“挖墙脚”显示微软“垂垂老矣”。对微软而言,生猛的对手敢于向自己这位行业老大狠摆一道,不仅说明“我军无能”,也说明“敌人太狡猾”了。而Google“策反”李开复,更向世人表明,商战就是商战,为了胜利,或者说,仅为了击败对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商海无间道最根本的法则。

  无间道中,李开复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中国的业界人士和中国高校的部分学生对李开复并不陌生。李开复在网上向中国学生的多次致书,至今还被广为称颂。2001年央视《对话》节目曾对刚刚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进行过采访,当主持人问他“这么富有才华,干吗不在中国做事”的时候,李开复不假思索说道:“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中国再继续我的事业。”现在看来,李开复在微软这四年,似乎做的是“卧底”的工作,具体为谁“卧底”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Google策反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资深”院长李开复,并明目张胆第一时间宣布此事,有人说,这不仅仅是敲山震虎。问题是,能游说李开复背叛微软,需要什么样的猎头来策反?相比而言,微软的问题则要简单些: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事实上,在李开复“倒戈”之前,“已有多位前微软高管转投Google”,而这次李开复的出走,对于微软的管理及其战略都不啻为更为沉重的打击。像李开复这样的全才,得之如虎添翼,失之则似断手足,里外得失相较,对微软来说打击是双倍的。也许微软早该就其管理,甚至就其从来就不招人待见的市场理念进行深刻反思了。

  早就有人说过,“谁挖得了李开复,谁就如同给自己装了一台‘永动机’”,现在李已经被Google挖走,而显然是旷日持久的官司对微软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扬汤无益于止沸。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就此会节节败退,或者说Google会蒸蒸日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微软和Google的人才抢夺已向世人表明,商战无间道已经升级,而李开复这样的顶级人才必然成为终极无间。而“李开复现象”这个“终极”版本,既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震撼力的“示范”,同时也给研究和关注人才的大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管理课。

  人才战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致命的影响力。且不说从国内企业跳槽到外资企业已司空见惯,单是国内竞争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对国内企业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近年来国内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集体叛逃”事件接连不断,如去年以来,北大方正助理总裁周险峰带领团队“集体跳槽”加盟海信;清华同方4员销售猛将转投长城电脑;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率20多个销售经理离职……诸如此类的“叛逃”给原有企业造成的战略打击和经济损失,不言而喻。

  作为跳槽事件的典型代表,“李开复现象”对企业人才管理提出的挑战无疑更具典型性。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战、人才战,已经演变为企业商战的重要战线,“李开复现象”对中国企业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管理过于脆弱,发生人才掠夺后怎么办?储备人才似乎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高级指挥官的“哗变”对任何一方的影响都是重大的。此次Google的人才抢夺对中国企业的“示范”是深远的,对于想做大事的中国企业,应当认真从李开复的“跳槽”看到争夺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战略影响:要终结无间,须有备无患。

  作者:胡立彪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