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假唱”实为艺术之“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4:04 中国质量报

  文体领域似乎一直拥有某些“特权”———譬如“假球”、“假戏”、“假摔”,还有就是这个引起公愤的“假唱”。不过,这个争议很大的话题眼看就要尘埃落地———针对城市演出票价过高、演出前发布虚假广告、演出中以假唱蒙骗等诸多怪现象,国务院日前出台了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新《条例》共分五十七条,自9月1日起施行。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条例明确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
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否则对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个体演员都有相应处罚,并吊销营业执照。

  假唱就是演绎市场之“痈”。痈疽者,毒疮也,此病虽不致命,但发展下去,会给健康的演出市场带来极大伤害。歌星假唱可谓近年来我国演艺事业的一大特色。各种大小晚会为了在广大观众面前呈现出“逼真”效果,什么都敢造假。不但歌唱演员对口型,伴奏和演奏都有放音乐磁带或CD的,甚至场下观众的掌声都是由专人领出来的。观众有时还能领略到一些由于假唱而衍生出来的奇观:比如一位歌手在公开场合清唱了一首自己的原唱歌,调门竟然跑得离谱;某位歌手因为唱得太“投入”不慎绊了一跤,话筒都摔到台下了,大厅里却还在回荡着激扬的歌声。原来大腕就这水平啊?于是有听众不客气地将假唱称为“鱼”式演唱法———干张嘴儿,不出声儿。

  从摇滚领军人物崔健2002年举行“真唱运动”、打响了中国歌手公开反对假唱的“第一枪”到现在,歌唱领域一直“枪声”不断。越来越频繁的假唱现象,导致演艺市场一团混乱。然而假唱爱好者也拥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一位知名港台歌星说过,假唱是“好心做坏事”。她分辩道,假如演员生病了怎么办?再说,许多年轻人追求现场气氛,他们才不管你是真唱假唱呢。既然这样说,这些明星何不举办自己的“专场假唱演唱会”,公开在台上对口型、放音带,看听众买不买你的账?现在,作为普通歌迷,未遭遇假唱的几乎没有。由于无法可治,他们只好降低标准,哪怕听不到真唱也无所谓,只要能瞄到偶像的真面孔就行了。这下可便宜了歌坛大腕,他们只需露露脸,走走场,再嘶哑着嗓子喊上一句:“朋友们,你们好吗?”便可以将大把银子卷回家去。

  真唱还是假唱?体现出一个艺人的基本从业素质。我们必须明白:假唱破坏了音乐的游戏规则,埋没了那些真正拥有才华的人才,而一些仅靠假唱,凭着脸蛋漂亮的演员则可以红透歌坛。此外,假唱破坏了艺术审美,造成娱乐业整体素质的急剧下降。一位艺术权威说过,现在国内没几个人能够应付国外大型正规的现场演唱会,原因就是他们都是属“鱼”的。说到这儿,我想给明星人物讲个梨园故事,说的是那些成就斐然的老艺术家,他们在剧院里唱戏,根本不用麦克风。而是凭着真本事,一张嘴,声音能从台上一直“送”到最后一排听众的耳朵里,每一句唱词都听得清清楚楚。至于假唱?连想都没想过,因为那是坏肠子的事儿!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几年间,假唱由一个小“脓包”,逐渐长成艺术的“痈疽”,而且一般部门对其已无法遏制,竟需要由堂堂国务院颁布法规,亲自动手“主刀”。可见问题之严重,丑陋之悠久。纵观新《条例》,不难发现,保障演出市场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其目光焦点所在。要想真正根治假唱现象,依我看,不仅需要政府“制裁”,同时也需要民间“疗法”。有人提出过一个有趣的报复手段:今后再遇到假唱“艺术家”登台,观众一律以假还假,报以假掌声,假欢呼———就是每个人双手做鼓掌状,而嘴巴不出声儿。只要冷场一回,我相信大腕就不会再装聋作哑,而是学着用真实的嗓音和听众交流。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